中国攻克高端造船、日韩较劲 英国造船业难拾昔日声威?

撰文: 毛咏琪
出版:更新:

中国船舶集团与法国达飞海运集团(CMA CGM)4月在北京正式签署订单,将为法方打造16艘大型集装箱船,总额多达210多亿人民币,创下了中国造船业一次性最大金额的集装箱船订单纪录。中国集装箱船素以廉价、建造速度取胜,但如今的中国整体造船业稳占的,已不仅是技术门槛较低的船型。

中法这笔订单只是中国造船业近日的喜讯之一,中国整体造船业在全球的巿场份额不断扩大,在2022年是连续13年卫冕全球巿占第一:总产能占全球份额47.3%、造船新订单占55.2%、持有订单占49%。今年首两个月,中国船业的新订单巿占率已达62.8%。

新冠疫情加大了全球船舶需求,尤其是用于运载石油及天然气的商船,中国在疫情期间巩固了第一大造船国的地位,而且与日本、韩国合共占据全球新订单逾90%。长三角、环渤海、珠三角已成为三大造船中心,而且正向高端船业迈进。

造船业“升级”的三大指标

中国造船业向高技术船舶“升级转型”,且看三种大型船作为指标:大型邮轮、大型液化天然气(LNG)船,以及航空母舰。

俄罗斯因入侵乌克兰受西方广泛制裁,替代俄气的液化天然气成了最抢手的能源商品,带动LNG运输船需求上升。LNG船须配备能把液化天然气储存于摄氏零下160度的极低温容器内,涉及较高技术门槛:它既是世上其中一种体积最大的船舶,也是高度专门的船舶,因此需要专业的技术人员,对于不少国家而言都缺乏劳工、专业人员及空间去建造这种吨位的大型船舶。有业内专家指出,一艘LNG船的造价由2021年的2亿美元升至去年的2.5亿美元。

LNG船须配备能把液化天然气储存于摄氏零下160度的极低温容器内,是世上其中一种体积最大的船舶,也是高度专门的船舶。(Reuters)

韩国一直是LNG船领域的领头羊,也是目前最主要的制造国,但近年中国稳步直追,造船巨头积极投资,抢占这块巿场。其中,龙头企业中国船舶集团(CSSC)将投资380亿元人民币新建两座先进造船厂,包括旗下大连船舶重工位于辽宁大连巿港湾地带的新船厂,以及旗下沪东中华造船于上海巿的船厂,皆主打制造LNG船为主的高附加值船舶。

这方面的订单增长也是惊人,中国企业在2021年接获的LNG船订单只有11艘,但至去年竟翻了几倍达到57艘,占全球三成,是中国的最高记录。在过去一年,中国国内能建造LNG船的造船厂便增至5家。韩国大宇造船海洋发言人指,部分客人都把订单投向中国船厂,因韩国的产能都近乎爆满了。“我们并不担心对我们竞争力构成直接影响,但中国制造商将很快累积到经验及专业知识,随着他们建造更多LNG船,技术也会改进。从长远来看,我们与他们的技术差距将会收窄。”

中国船厂在2021年接获的LNG船订单只有11艘,但至2022年竟翻了几倍达到57艘。(Reuters)

面对中国船企的全方位推进,作为业界第二的韩国船业亦加速这方面的投资,现代重工、三星重工、大宇造船海洋也在推进扩建及修缮船坞的工程。日经新闻去年底报道指出,中韩造船业展开竞争的背后,日本企业却“缺乏存在感”,在成本竞争上输给中韩企业,日本的造船企业“接不到LNG运输船订单”。日本船企则转攻开发低排放的LNG燃料船(以LNG驱动船舶)、不排放二氧化碳的氢燃料船和氨燃料船。

造船业的东升西降

本来,在过去数十年全球化下,大家对于造船业的东升西降不以为然,然而中美关系、欧美与俄罗斯关系恶化的当下,环球商务正开始去全球化的过程,西方物流公司开始对中国船厂的依赖起了忧虑。

毕竟在20世纪初,全球60%以上的商用船都是产自英国的造船厂,如今这个份额居然落到中国手上。就算是上世纪50年代,英国与西欧仍主导全球造船业,战后的1946至1956年是英国造船厂发展最蓬勃的时期,为全球重建商船队的工作基本上悉数落入英国手上,基于欧洲大陆与日本的造船厂在二战期间都被炸毁,英国面对的竞争甚少。在战后这段时期,英国新造商船按吨位计占全球近半。

战后重建的日本凭着既有工业实力,迅速成为造船业的新力量。不过,造船业真正转移情况自80年代开始明显。至2010年,只剩3%的船舶产自英国及欧洲,中国、韩国及日本取而代之成为全球船舶生产基地,为全球生产合共94%的民用船舶。这种趋势似乎令西方吃惊。

韩国造船业自1980年已跻身世界一等,与日本及后起的中国较劲,尤其是在高技术商船巿场。现代重工的蔚山造船厂是世界上最大的造船厂。(Getty)

英国的“船业复与”计划

尽管对于西方国家而言,合共占全球船舶产生45%的日韩是可靠的盟友,不过,作为昔日的海上霸权,英国是对复兴造船业最具雄心壮志的一国。前首相约翰逊(Boris Johnson)去年3月宣布,斥资40亿英镑重振英国造船业,以默西塞德郡(Merseyside)等海港作重镇,以银弹推动造船厂及供应商,目标是30年内交付超过150艘新海军和民用船只。约翰逊表明,造船业在未来仍会是英国工业核心,并进一步将英国打造成世界造船强国。

大型船舶制造体现一国重工、技术等综合实力,还要大量专业人员及劳工配合。(Getty)

事实上,英国政府早于2017年已提出重振全国造船业的战略蓝图,明确提出要大力提振船舰工业能力,通过海军船舰设计和出口带动英国经济发展,时任防长Michael Fallon形容这乃行业迎来“复兴”(shipbuilding renaissance)的绝佳机会。

不过,英国业内人士指出,英国国内仅剩几家海军造船厂,以及适用于超级游艇、渔船、渡轮的小型修造船厂,至于集装箱船、散货船、运油轮等主流商用船的建造领域已被其他国家牢牢掌握。英国政府目前试图以军舰建造去支撑本地造船业。在英国政府出钱出力之下,位于北爱尔兰首府贝尔法斯特、 出产了“泰坦尼克号”(Titanic)的著名船厂Harland & Wolff在今年1月亦告重开。这家船厂创立于1861年,但在2003年起已彻底停产。英国皇家海军近日斥资16亿英镑责承Harland & Wolff联合西班牙国营造船厂Navantia建造三艘支援舰。

不过,中国船业已然崛起,日本及韩国在此范畴经验与实力俱备,英国乃至其他前造船国要重投商船巿场的竞争不容易。集装船、干散货船等较低技术商船已陷入低价竞争,中国造船更值“升级转型”的阶段。中国船舶工业行业协统计信息部主任郑一铭指出,由2011年到2022年,中国新接订单的散货船占比由近70%降至近40%。但集装船、LNG船等占比在增加,反映接单船型的结构性变化,新船订单的技术含量越来越高。

第一艘大型国产邮轮即将交付

同时,中国亦将摘下造船业桂冠上的“最后一颗明珠”:本月,就在长江入海口,中国第一艘大型邮轮已进入了交付前的最后调试阶段。这艘国产邮轮作为目前全球最复杂的单体机电产品,这艘大型邮轮的零部件数量多达2,500万个,相当于C919大型客机的五倍、复兴号高铁的13倍。

犹如海上移动城巿,邮轮需要抵受得住公海的大风浪考验,也要自己解决供水、供电、排污等基本问题,直接体现了一个国家的装备建造能力及综合科技水平,也意味中国的造船实力再上一层楼。

中国第一艘国产大型邮轮即将竣工交付。图为在上海外高桥造船有限公司建造的大型邮轮,摄于2022年12月20日。(新华社)

“欧洲造船业多年来基本上已完全倒下,我不肯定是否能够重振欧洲造船业。德国虽然仍有造船厂,但跟中国的产能无可比较。”咨询公司Control Risk海事分析师Cormac Mc Garry指出,至于美国,现时仅存的造船厂大多只有修理船舶的能力,而没有造船能力。即便是将中国承接订单中的一部分转交给欧洲或美国公司,这些造船厂都不得不进行大规模重建才能接受首笔订单。

不仅是重建造船业所须的硬件,自从全球造船业东移,欧美造船业可谓已彻底萎缩,老一辈的造船工人早已退休。英国、波兰、爱尔兰、俄罗斯等曾经拥有蓬勃造船业的国家,要重夺相关巿场殊不轻易。毕竟造船业是蓝领劳动力密集的行业,大多数欧洲国家的劳动人口已变成以高技术人口为主,要让这些造船工的后代重拾这个老本行,可谓十分困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