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稿】如果有得拣,我会用120亿解决学生自杀问题,而唔系宿位

撰文: 来稿
出版:更新:

特首林郑月娥早前发表任内首份施政报告,指政府未来有意用120亿元设立宿舍发展基金,以加快解决香港大学宿位不足的现象。据教育局的资料显示,现时本港八间公立大学中,只有岭南大学与教育大学的宿位数量完全足够应付学生需求,至于另外六间院校宿位短缺的状况,则总共要增加4262个,才能应付现时的需求。不过,我实在看不透,香港教育制度最迫切的问题,真的是宿位吗?其实政府真的有正视大学生现在所面对的问题吗?

香港教育最大问题不是学生宿位

大学生入住宿舍,一直被认为是学习独立生活的途径之一,现时所有大学生都能入住宿舍至少一年。透过“住Hall”学生亦能更加融入校园生活,认识不同年级、学系的宿友,在学生之间形成了一种文化。

在宿位短缺的情况下,以庞大金额加速增建宿舍,似乎是合理的决定。但其实部份院校正在校园外建设宿舍,舍位短缺是否有如此迫切性,需要动用120亿元解决?

若将焦点放在香港教育问题之上,对大学生而言,最困扰的问题并非宿位不足,毕竟绝大部份本地大学生都住在家中,何况校园内亦未必有空间再增建宿舍。更多大学生面对的是昂贵的学费,以及毕业后背负的几十万学债和毕业前景问题。部份本来有志继续升读硕士、博士的学生,却因为要“还Grant Loan”、“冇钱再读上去”等原因,被逼投身社会,无法走上学术研究的路,错失人材;就算能继续升读,硕士博士生毕业后求职无门的例子亦不计其数。

再退一步看,除了大学生,香港教育尚有不少迫切问题需解决。例如已推行17年的副学士课程,当初设想在资历架构中的独立性如今名不符实,只是被视为升学的跳板;自资副学士课程师资差、认受性低、资源欠佳等问题,严重影响学生学习成果,纵然已有不少学者、媒体、学生发声,希望重新审视副学士课程。但政府却迟迟未有监管,更没有对应的机制与措施提高其整体质素。

增加宿位却没有增加学生出路

从2015/16学年开始,中学学童自杀率高企,至今仍不断出现学生自杀新闻,学生学习压力过大,无处排解,问题却从未得到解决;政府近年一直强调全面、多元的教育,但似乎终究是新瓶旧酒,以应付考试为主的填鸭式教育;没有照顾到学科成绩欠佳的学生,在艺术、体育方面有天赋的学生亦只能被制度边缘化。这些学生大部分只能自资报读相关课程,或到海外深造,没有钱,也就没有门路,在香港便没有任何出路。

香港教育问题重重,部份难题或许无法靠钱解决;或许120亿元不足够解决;或许有些是多年累积下来的恶疾,无法在短短数年内根治。然而,在施政报告“培育人才”的部份,由始至终都看不见对上述问题有实质的相应措施,甚至没有被提出过。

这120亿元,真的有这个必要去花费、又花在正确的地方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