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市新规18C 新股改革再下一城|伍礼贤

撰文: 伍礼贤
出版:更新:

港交所前期公布今年首三季业绩数据,其中收入录得同比下跌18%,股东溢利则下跌28%。业绩出现下滑,当中港股成交减少乃主因。回顾期内,港股总成交金额较2021年同期下跌超过三成。此外,今年以来新股市场亦持续低迷,首三季的新股集资额更录得同比下跌超过7成,但期内港交所的联交所上市费却录得增长6.6%,这主要源于被没收的首次上市费增加。

近年屡次改革增加来港上市吸引力

另一方面,港交所于本月19日,发布有关特专科技公司上市制度的咨询文件,亦即市场广传的上市新规18C,以帮助一些属于特专科技领域的公司来港上市。事实上,港交所近年在新股市场方面作出了多方面的改革,以提升拟上市企业来港上市的吸引力。这也是继续同股不同权、中概股二次上市、放宽未有盈利生物科技公司上市后,再有新的上市制度。

长远来看,这些改革对香港金融市场带来较为明显的正面作用。一方面,对港交所而言,新上市制度可以帮助更多未有盈利、但在特定领域较具竞争力的企业来港上市,提升港交所在新股发行市场的潜在收益;而另一方面,新规亦有助维持香港交易所在环球新股市场中的竞争优势,乃至吸引更多企业来港上市,维持香港作为国际金融中心的地位。

特专科技企业上市门槛80亿元

对于本轮新规,不少投资者会将其与港交所在2018年推出的18A作比较,亦即允许未有收入的生物科技公司来港上市。一个是放宽生物科技,一个是放宽特专科技。笔者认为,两大上市新规有两点具较为明显的区别。首先,相对·18A,18C对行业的限制更为宽松。18A的规定集中在生物科技行业,而拟推新规对特专科技的规定,则限制在五大领域,包括新一代信息技术、先进硬件、先进材料、新能源及节能环保、新食品及农业技术;另一方面,新规则对上市公司财务数据提供了一定的要求,包括已经商业化的企业,在相关业务的年度收入达到2.5亿港元,上市市值高于80亿元;而未商业化的企业市值需要高于150亿元。而根据18A,生物科技企业上市时的市值至少达15亿元。相比较之下,特专科技的市值门槛有所提升。

回顾过去几年,18A对港交所在新股市场的帮助明显。截止今年首季,已经累计有超过50只未有盈利生物制药企业来港上市。而市场亦预期,往后这类别的上市企业数目仍会维持较高的增速。而当18C顺利推出后的初期,申请上市的企业或因较高的门槛而不及18A活跃。同时目前阶段相对低迷的股市走势,亦有机会增加企业对上市时机选择的考虑。惟长线来看,预期新措施对港交所,乃至香港金融市场均具正面影响。

伍礼贤【财经专栏】投资明“贤”.伍礼贤光大证券国际证券策略师 伍礼贤

*本人为证监会持牌代表,本人没有持有上述股份

免责声明﹕

以上内容仅代表作者的个人立场和观点,不代表香港01的任何立场,香港01亦无法核实上述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原创性。

另外以上纯属个人研究分享,并不代表任何第三方机构立场,亦非任何投资建议或劝诱。读者务请运用个人独立思考能力自行作出投资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