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蒲吧】开业17年密密插旗 “隔涉”街坊吧场上市靠3招
说起酒吧和夜场,不少人都会想起中环兰桂芳、尖沙嘴诺士佛台以及湾仔骆克道一带的“夜蒲铁三角”。不过,正当好此道者、诸如红极一时的星级夜场Beijing Club 、Sugar等都相继结业时,分店无一开在传统“蒲点”的Bar Pacific(太平洋酒吧)却依旧屹立不倒,最近更通过创业板上市聆讯,有望成为香港第一家上市的连锁酒吧集团。这间走街坊路线的“清吧”,不知不觉已开了17年,目前坐拥33间店舖,成为全港规模最大的酒吧王国。能够做到细水长流,不外乎长期“码实”街坊客,“农村包围城市”,实行密食当三番!
Bar Pacific总店自1999年坐落于红磡老龙坑旧区以来,几乎所有分店均继承了“专一”的传统——选择不陶醉于尖沙嘴、中环、湾仔的夜夜笙歌,只挑城中二、三线地段的住宅区或工业区落户,邻近的不是工厂、车房,就是老人院。绝大部分分店座落于旧区的“隔涉”位置。摊开地图任你怎看,都难言理想,但Bar Pacific却稳定地以平均每年开两间分店的速度宣扬休闲饮酒文化。愈开愈有,在灯火阑珊处等待懂得自己的“真爱”。
【㓥舖惨蚀】首都广场业主苦守3年两折沽出 潮场变吉场3大元凶
稳打稳扎 专吸小区街坊客
倘若撇开地图亲身走走看的话,不难发现Bar Pacific落户的“边陲小镇”,大多是人口不过万户,但是旧区的核心所在。Eva透露,“坦白讲,我哋拣舖只有几个大准则——唔拣旺区、一定要拣地舖同近民居。交通方便与否根本不是考虑重点,最重要是可否找出一个区的‘中心点’。”
以位处于粉岭和泰街的分店为例,虽然距离粉岭地铁站少说也有半小时路程,未能吸引人口最稠密的花都及粉岭中心居民前往,但该店却正正开在联和墟中心的联安街,周边由工业区(安乐门街一带工厂)、私楼区(帝庭轩、逸峰、海联广场)及唐楼区(联昌、和泰)所环抱。单凭这个小区,似乎已足以“喂饱”这家面积仅150平方米的小店。
Eva不讳言道︰“你住咁远都唔想出尖沙嘴呢啲地方饮嘢啦。大部分香港人只是过着基层生活,返足一日工,仲边有精神同闲钱出咁远地方放松?饮完返屋企又唔方便。”Eva续道,兰桂芳的夜蒲文化,靠外国客带动,要有绰头、斗烧银纸,“所以我哋由第一日开始,就无打算要同人争旺区,索性连街外客都少做,专心啲做好街坊生意,一样够食!”
事实上,扎根小店其中一个好处是,大大节省租金成本。截至2016年3月为止,Bar Pacific的店舖面积大多介乎56平方米至320平方米之间,全年租金连杂费支出不过占总收入的17%,平均每店月租大约55,000元。相比之下,昔日老兰夜店Beijing Club平均月租便已达到72万元,即一间Beijing Club 便等于13间Bar Pacific分店的租金!
自由行减少 尖东“药房街”吉舖涌现 中原︰改卖鱼蛋会很受欢迎
切忌赚尽 共渡时艰
不过,要成功获得街坊青睐亦非易事。特别是社区小店,一旦成功了,旋即便会引来大量竞争者照办煮碗。Eva教路,要成功搞好一间酒吧,首要从定价开始。
正如招股书所言,Bar Pacific一直以来都是卖平价啤酒为主,占其总收入超过65%。生啤(Draught Beer)如Guinness、Hoegaarden等,于Happy Hour时段每杯不过68元。计及其他酒类饮品,小食及其他收入,Bar Pacific去年度收入1.26亿元,虽然微赚945万元,但纯利率超过12%,表现比一众快餐集团如翠华集团﹙1314﹚、大家乐﹙0341﹚及大快活﹙0052﹚单位数纯利率犹胜一筹!
对于有媒体表示Bar Pacific每店每个月仅赚25,000元,Eva表示赚多赚少其实各有取舍。“你想人多啲去你到、坐耐啲,就唔好赚到咁尽啦。其实大家都明白,要享受一晚兰桂芳的体验系要花几多钱先玩得起,我自己个人唔明白、亦唔想饮酒倾计都变成一种高消费玩意。”
资料显示,Bar Pacific去年度平均每位街坊帮衬金额约160元,翻台率仅0.92次,换言之饮两杯啤酒便可以坐足全晚,相对抵玩。因此Bar Pacific总是能够在经济低迷时稳住业绩,不致大败。Eva慨叹指,“你卖平啲,当经济唔系咁好时都会有街坊嚟帮衬、吐下苦水。做生意唔系话做一、两年无生意,就要执左佢再去第二度开过,有啲生意系可以细水长流!”
简政放权 火速插旗
事实上,Bar Pacific多年来屡次把握经济不景的机会,敢于在租金回调之际大肆扩张,亦是其成功展开“农村包围城市”策略的原因之一。招股文件显示,Bar Pacific过去17年来,平均每年开2间新店,2003年SARS肆虐期间更一口气连开3间。而且,由于分店面积大多锁定在100至200平方米,每间分店的资本开支及初创营运资金大约仅为280万元,因此回报期一般只需2年内便可达成。
而且,Bar Pacific能够火速筹集资本,布下多重战线,或许亦与其分店股权结构有关。招股书文件显示,Bar Pacific开分店的主要策略,是由控股集团作为大股东,然后加入不同的小股东参股。这样做的好处是,虽然每间分店都是按独立帐目营运,形同一间独立公司,但就可尽享集团品牌优势,譬如以更优惠价钱集体买入存货等。
Eva虽然未有回应股权策略所带来的好处,不过她透露各家分店都拥有极大的自主权,可随时灵活应对各区差异,“其实每家分店只需要遵循两个大原则︰将欢乐带给所有人、为客人提供舒适、安全、整洁、愉快的环境。其他决定,譬如产品或宣传活动,都会由分店自主负责,不会强迫他们采用一模一样的模式。”
“每区都开一间Bar Pacific!”
当一间又一间夜场名店倒闭后,近年香港又兴起了天台吧,借着美酒配靓景,每位埋单起码过千元,问及Eva会否追潮流,经营“高档场”,她立即耍手拧头道︰“唔会啦,做好自己都生存到嘅,出面约千间酒吧,我先得33间(店舖),仲有好多发展空间。”她谨慎道︰“未来几年最想改变个品牌形象,吸引更多年轻人及OL,然后每年维持开一、两间分店,希望以后每区都开一间Bar Pacific,然后先考虑品牌副线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