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一年投资还看三大悬念 “特朗普牛市”纯属虚火?
“特朗普牛市”于2016年底出现,教人意外。围绕特朗普的一言一行都被市场视作新的投资主题,热钱纷纷涌进风险资产,在“动物本能”(animal spirits)激发下美股屡创新高。惟不少经济学家及投资专家均警告,这一波“特朗普牛市”存在太多不确定因素,无论是其财政政策,乃至于美国加息步伐,均有夸大成分。加上近日有外电指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放弃6.5%的经济增长底线,除风险事件外,三大宏观主题能否成真,势必主宰2017年的投资动向。
回想特朗普当选美国总统的消息传出数小时内,全球投资者纷纷将坏消息当成好消息炒,声称特朗普与共和党联合的强势政府将会是解决美国经济困局的救星,并憧憬华府将采取扩张性财政政策,一时间金融、基建等相关股份备受追捧,环球股市市值一个月内进帐近2万亿(美元.下同),带领美股3大指数轮流攻顶,道指更逼近2万点的历史关口。美国著名投资杂志《巴伦周刊》(Barron’s)发表调查指,大部分投行及基金均一致认为美股“未升够”,平均预测2017年标指再升半成,反映一众机构投资者对2017年股市感到无比乐观。
在此之前认为特朗普当选将会引发股市狂泻、全球最大对冲基金Bridgewater创办人达利奥(Ray Dalio)坦言,现时金融市场操作纯粹出于炒卖预期,激发起以行为冲动做决策的“动物本能”(Animal spirits),营造出美国经济繁荣的憧憬,达利奥不讳言对未来市场动向“睇唔透”。
正因如此,各大投资机构及基金管理公司均不约而同以“特朗普”作为2017年投资展望的开端,配合美国加息及中国经济增长预期,形成投资主题的“铁三角”。这些展望能否一一应验实属未知之数,但有关说法或许能为投资者带来一点启示。
悬念一︰“宽财政、略紧货币”完美落地?
市场热炒特朗普预期,背后自然有其道理。道富环球投资管理首席经济师Chris Probyn在2017年投资展望报告的开场白中,明言多国央行已“耗尽政策弹药”,若要刺激通胀及经济增长,只剩下财政刺激措施一途。而高盛亦预期,欧美两地以财政宽松措施取代货币宽松政策将成为2017年市场焦点,预言有关做法将带来更好的增长前景、提振企业盈利、甚至大幅提高通胀水平云云。
不过,自大选以来,占标普500指数近两成市值的金融及能源板块已分别上涨了逾14%及7%,市场对板块估值是否充分反映预期的说法莫衷一是。加拿大财富管理公司Gluskin Sheff首席经济学家David Rosenberg就坦言:“目前基建对工业产业的推动力(显然)被过度放大了。”
与之持相同观点的,还有美盛旗下的QS Investors基金经理Mike LaBella,甚至特朗普的亲密战友伊坎。对于这些资深投资者而言,现时的市场反应不过反映财政政策可能带来的好处,但对于所有负面影响却视而不见。譬如,特朗普声称“自列根以来最大的”减税措施,就恐怕得令美国联邦政府再一步债台高筑。
根据美国税收政策中心估算,自特朗普上任之后10年期间,他的减税方案将会令美国政府收入大减近9.5万亿元。若特朗普还要同时进行其5,500亿元以上的“基建救国”发债计划,料政府支出将会遽然攀升,随时触发财政赤字及债务上限危机!而且,鉴于今年美国政府公共债务规模已达到19.8万亿元,超过其18.1万亿元的法定上限,意味着特朗普在2017年3月起,便得面临债务上限谈判,届时即使共和党愿意“强撑”,恐怕特朗普一时间亦难以扩大发债规模及赤字预算。
悬念二︰美国加息步伐是急是缓?
就在美股热炒的同时,环球债市却早已受到挫败,10年期美债孳息率由1.318厘一度飙升至2.6394厘的高位,致令全球债市市值单月蒸发1.7万亿元,2016年曾经风光一时的债市,竟于一夜间打回原形。
当然,债市被抛售与美国可能告别低息时代不无关系。投资者关注的已经不再是美国加息与否,而是加息的速度与幅度为何。特别是在美国联储局于12月议息会议后,利率期货显示市场认为政策制定者在2017年落实3次加息的机率为46%,是过去1年统计中最高,反映市场风险偏好正处于强势。然而,穆迪首席经济学家约翰.朗斯基(John Lonski)却对此不以为然。他直言,美国联储局一直有夸大加息次数以对抗投机者的“传统”,2015年末传出加息4次,但最终于2016年仅落实1次便是例子。而且,更为现实的问题是,货币利率上涨将直接令美国的借贷成本增加,这与特朗普想推行赤字预算、扩大国债规模以刺激经济的目标相悖。
国泰君安发表的投资展望亦有类似观点,该机构的首席债券分析师徐寒飞认为,现时市场预期加息3次的假设实在过分激进,他重申加息过急将会令外国投资者进一步抛售美债,引发美债利率提升,致令美国政府偿还债券利息的成本增加。而且,自特朗普当选以来,欧洲及新兴市场的中长债利率均见反弹逾0.5厘;倘若美国加息过急,恐怕会引发另一波全球债市抛售潮,届时全球实际利率难免会受到牵连,而欧洲及日本亦会因此重陷通缩风险。
英国《金融时报》较早前对31位来自华尔街的经济学家进行调查,大部分人均对美联储在其季度点阵图上标出的利率轨迹持怀疑态度,预期美国2017年只会两次上调美联储主要短期利率,最快亦要等2017年6月才会第一次加息。徐寒飞表示,这些意见显然与目前股市过度亢奋,以及人们对环球经济及通胀走强的乐观预期不符,预料2017年初股市将面临一波回调修复风险。
悬念三︰中国成功规避金融风险?
除了美国息口政策之外,中国市场亦是各大投资机构的追踪重点。令人喜出望外的是,几乎所有大行均一致“睇好”中国经济在2017年跑赢大市,个中原因不外乎一点——否极泰来。
事实上,中国企业盈利状况在过去一年已见大幅改善。根据中国国家统计局最新发布的数据显示,2016年11月份工业企业利润同比增长大幅回升,利润总额约7,746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14.5%,增速比10月份加快4.7%。根据法兴银行资料显示,中国企业盈利自2016年7月起便已大幅抛离亚洲区各国,截至2016年10月,中国企业盈利同比增长比率更高达55%,正式摆脱自2014年起的颓势,重回增长轨道。
宏利资产管理亚洲(日本除外)股票投资部首席投资总监陈致洲更预期,中国经济复苏的势头将带动资本市场同步走强。“2017年有望成为亚洲股市的转捩点,尤其是假若中国的稳步经济复苏能为邻近经济体带来正面的连锁效应。”
自2016年10月起,中国监管部门连番祭出多重杀着,接连打击楼市、险资、影子银行及产能过剩行业,加上近日外电消息指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提出放弃6.5%经济增长目标底线,无非为应对潜在的金融风险。摩根士丹利投资管理首席全球策略师Ruchir Sharma一针见血地指出,中国领导层在大好形势下甘愿放慢经济增长节奏,无非是抑制国内愈见严重的资产泡沫风险。
他指出,中国自2015年起已暴露出资金泛滥的“后遗症”,从商品、楼市、股市、P2P网贷、理财产品等均可见非理性炒卖迹象,明言若当局不出手大力干预,只会重复玩着“扑傻瓜”(whack-a-mole)的游戏——当一个泡沫诞生时才出手戳破,一个复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