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大环境(0257)“十五五”全球布局 助维持行业龙头|彭伟新
光大环境于3月25日公布了2024年的全年业绩,由于内地经营环境受到经济低迷的影响,集团全年收入为302.5亿港元,同比下跌5.7%。至于归属母公司的净利润则同比下降24%至33.7亿港元,而扣除减值损失后的核心利润则减少10%,降至50亿港元。然而,业绩公布后,股价表现相对稳定,并未出现大规模抛售。这除了因业绩大致符合市场预期外,更重要的是集团董事局决定将派息比率提升至历来最高水平的41.8%,每股派发现金红利0.23港元,显示了集团对股东回报的重视。
值得注意的是,光大环境在2024年的自由现金流首次转为正值,录得40.4亿港元,反映出资金状况正在逐步改善。此外,集团在整体成本控制方面也有明显的优化,行政费用同比大减10.2%,财务费用更节省了14.8%。这些措施显示出集团管理层正积极进行节流,为在经济环境仍然不确定的背景下降低对净利润率的压力。更为集团所制定的“十五五”预规划,为发展“两化一型”(科技化、国际化、生态型) 的方向,为集团开启“二次创业”新征程提供充裕的财政资源。
作为中国最大的环境企业及亚洲环保领军者,光大环境在“十五五”规划中将发挥至关重要的作用。2024年,集团深入推动科技创新,成立科技委员会,并成功转化了涵盖脱硫脱硝、气化供热及废旧电池回收等领域的30个技术项目。这些技术不仅显著降低了项目运营成本,也提升了安全生产效能。未来,光大环境将继续聚焦固废资源化、绿色燃料、生物基材料及光伏储能等领域,推进科研成果落地,实现环保技术的高效应用。
在业务布局方面,光大环境2024年加强了固废、泛水及清洁能源三大领域的协同发展,并首次实现垃圾发电、工业废水处理及设备供货的跨业务协同。特别值得一提的是,集团于广东广州投资建设储能项目、安徽萧县拓展生物质气化项目,以及江苏常州落实废旧电池回收项目,这些举措为未来在清洁能源及资源循环利用领域的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此外,光大环境近年来积极拓展海外市场,2024年已成功在马来西亚、埃及等多个国家推进环保设备供货等项目,实现自主研发的环保装备“出海”。未来,集团将深度服务“一带一路”绿色发展倡议,加速推动中国环保产业的国际化进程,成为全球绿色发展的重要推动者。这不仅为集团在国内、外环保产业中开拓了更大的发展空间,也为股价带来了更多的想像潜力。
在资本市场方面,自2023年11月4日至2025年3月31日期间,光大环境股价共录得8.75%的跌幅,但期间却吸引了1.93亿港元的资金流入,其中大户资金占比达1.73亿港元,而散户仅占0.2亿港元(见图1)。从数据来看,大户资金(蓝线)持续进场,累计资金流呈现稳步上升。然而,同期大户投资者的坐货比率波动较大,最高升至23.97%,最低跌至-11.79%,截至2025年3月31日则回升至0.76%,显示短期资金流动力尚未显著增强,或许仍在等待新的催化剂。
截至周一,光大环境以3.44港元收市,全日下跌0.03港元,跌幅为0.86%。集团过去5年的平均Beta值为0.73,系统性风险低于大市。目前市场共有8位分析师覆盖调研光大环境,目标价范围为4.00至5.00港元,中位数为4.35港元,较周一收市价有26%的潜在上升空间。市场普遍预期2025年光大环境的全年收入可达到297.3亿港元,同比仅微跌1.7%;每股盈利预期为0.66港元,同比上升20.5%。以5.2倍的预测市盈率及40%的派息比例计算,全年股息率将达到7.67厘,高于过去5年的平均股息率7.09厘,对偏好高息的投资者而言极具吸引力。
光大环境的股价于2023年10月8日升至4.14港元的高位后回落,最低曾见3.20港元。随著9天RSI出现底背驰的利好信号,股价重返20天及50天移动平均线之上,预期有望持续反弹。投资者可考虑在3.40港元(20天线)水平买入,目标价上望4.00港元,若股价失守3.20港元则宜止蚀离场。
本人并没有持有股份及相关衍生产品之权益。
【财经专栏】资金流事务所.彭伟新
资深证券分析师,证券研究经验超过20年。除了熟习基本分析方法外,对技术分析亦有深入研究。在大台技术分析节目中担任主持,曾主讲多个不同范畴的技术分析研讨会及课程,近年更钻研以资金流向作为分析股市的方法,并藉不同媒体频道与投资者分享。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仅代表作者的个人立场和观点,不代表香港01的任何立场,香港01亦无法核实上述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原创性。
另外,以上纯属个人研究分享,并不代表任何第三方机构立场,亦非任何投资建议或劝诱。读者务请运用个人独立思考能力自行作出投资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