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药厂么子担大旗 保留传统员工5点半收工

撰文: 吴美茸
出版:更新:
左两枝为1930年代的保心安油,只用水松木塞及滴蜡封口,记者嗅上去仍有一股药油,右两支则是1960年代出品,并换上电木粉盖。(钟伟德摄)

一支药油传承过百年,保心安油由郭兆枢创立于1907年﹙即光绪33年﹚,至今已超过一百年。70年代郭老先生离世时,将保心安交予长房四子郭文勋,及排行十九的么子郭文忠共同打理。现时,药油厂由郭文忠最细的儿子郭子明“担旗”,打破了祖业大多传给长子嫡孙的传统。

郭子明笑言自己甚少面对传媒,口齿不太“伶俐”,言谈间没有老板的气焰,多了一份率真和亲切感。 (钟伟德摄)

打破长子继承传统    尾房担旗

郭子明于1991年电机工程系毕业后,在外面工作了数年工程师,于1997年才加保心安,他称︰“碰巧那时候公司申请澳大利亚TGA的GMP认证,自己比较在行,家人就问返唔返来帮手?而且爸爸和四伯父﹙郭文勋﹚已做了超过20年,自己都应该帮下手。”

成为保心油第三代的接班人,不经不觉已工作了第19个年头。现时贵为高层,但他亦庆幸自己早年做过打工仔。“我觉得出去挨下都几好,起码知道打工仔心态。”访问当天,这位“第三代”一身笔直的西装﹑早早地站在门口迎接,没有“老板”的气焰,却多了一份谦卑和亲切感。

左起︰保心安药厂总经理郭子明﹑郭子明之父亲郭文忠及郭子明堂兄郭子杰。﹙受访者提供相片﹚

按照中国传统,祖业大多传给长子嫡孙,郭子明笑指“我爸爸排行第十九,是爷爷最小的儿子,而我也是这一代排行最小的儿子,对上还有一个哥哥郭子邦,至于谁人管理祖业,我们家族成员都很随意,大家沟通相处都是融洽﹑随性。”目前,保心安药厂由四房人共同管理,董事局成员大部份都是郭姓氏子孙,郭子明同时兼任董事局主席,他称︰“最理想是可以平衡各房人的意见,现时公司还有同辈份的堂哥郭子杰,落手落脚帮忙。”

保心安油由郭兆枢﹙右﹚于1907年创办。(由受访耆提供)

家人员工同住     俨如大家庭

说起郭子明爷爷、药厂创办人郭兆枢,郭子明忆述,爷爷向来严格,不许丝毫差错,但盛赞爷爷当年凡事亲力亲为,“每样东西都是自己弄,例如保心安油的樽盖,由早期用水松木塞住,他还会亲自煲蜡、滴蜡封口,发展至后期,阿爷会用模具亲自做个电木粉盖,不容易变形之余又实净。”

郭子明不忘怀愐儿时在铜锣湾162号老厂房的快乐时光,郭氏子孙跟数十名员工同住在工厂前一栋楼高4层的房屋,公司又包住包伙食, 虽然生活环境很挤迫,但彼此就像一家人很热闹﹑很快乐。“回忆中约有50人同住,当时是‘前店后厂’的格局我跟堂哥‘朝行晚拆’连天台都住人,虽然很挤迫,但感觉很亲切,因为天天都见到大家,一到过时过节,爷爷就会叫厨师在工场煮菜,大排延席,员工和家人都很欢乐。”郭子明笑言“啲鱼翅好好食。”

拍摄当日正在生产18.6毫升的保心安油,准备运往内地销售。(罗君豪摄)

时至今日,每年到了创办人郭兆枢的生忌,保心安都会在酒楼摆上十围,家人和员工都会一起吃饭联谊和纪念,除了开年、做冬、每月初二、十六“做牙”拜神,有烧肉﹑鸡﹑水果等大家齐齐分,逢星期四烹饪了得员工煮一大锅糖水,大家一起分享。而且,每日的下午五时半,就会敲钟提醒准时收工,访问当天已过五时半,太阳还未落山,员工几乎已下班,正是现时职场打工仔想渴求“Work-Life Bala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