紧守“香港制造” 保心安油3条秘方揪足一世纪
西医盛行,但华人家庭少不了一枝药油“看门口”。本港有不少“本土”中成药,成功经历时代的洗礼,家传户晓的品牌有黄道益活络油、保心安油、马百良保婴丹等,年轻一辈未用过,亦一定听过。
其中,创立于光绪33年﹙1907年﹚、拥有109年历史的“居家良药”保心安油,可谓名副其实的香港“神药”,皆因已故创办人郭兆枢于30年代进军海外触礁后,便下达“祖训”一厂一舖,不再出走香港。一盘生意,独沽一味只有药油及药膏,能够揪足一世纪,确有其独门秘方。
配方一、稳守香港大本营
20世纪初,中医药在华人社区仍然拥有主导地位,但由于药材昂贵,劳动阶层难以负担,对中国医术抱有浓厚兴趣的郭兆枢在一间洋人开设的办馆当买手,闲余自读医书,购买药材,终于1907年发明出保心安油,在香港注册,并于铜锣湾设厂,中环利源西街设店。
保心安油,取其“可保常年心安”之意,由于一支中草药油,可针对风寒头晕、咳嗽肚痛等多项轻症,因而渐渐风行。“爷爷那一代也卖过泻丸及生发油,但保心安油一支功效多,价廉物美,较受人追捧,所以后来专做药油!”郭兆枢之孙、保心安油总经理郭子明称。
1930年代,保心安曾经跳出香港,分别在越南河内、广洲、澳门设有分店或厂房,后来碰到战乱,触礁收场。自此,郭兆枢坚持“一厂一舖”不再出走香江,到了70、80年代正值香港经济起飞,保心安才打进台湾及北美市场,现时销售点远至以色列等全球逾10个地点。
配方二、高温炼药36小时
选择不勇猛冒进,除了因为失败的经历,亦由于制作一支中药油,所花的功夫可不少。“将薄荷、血竭、肉桂油等十多种中药,透过油甑用120度高温炖成的药油,过程须时36小时,然后沉淀约两星期,才可入油樽、包装,十分繁复。”郭子明续称,年轻一代或者会嫌中药油味道太浓,但为保效果,坚持配方不变,“就连味道都不会改变或减淡,药油转了味就不是保心安油!”
不过,中药侧重临床经验,在西医盛行时代,老牌药油厂亦不能一成不变,方法原来是“出卖”祖传秘方。“阿爷年代,秘方真的很秘密,只有佢两个心腹伙计才可以入药房执药,连自己亲生仔都不可以,门锁得很紧!”然而,保心安于1998年取得澳大利亚GMP认证,于2010年取得“Q唛”认证,再于2012年获得香港GMP﹙Good Manufacturing Practice,优质生产规范﹚药厂认证,过程中必须要把所有药材成份列出来,“目前,基本上全部员工及卫生署都知道秘方!”郭子明笑称。
配方三、凡事不赚尽
可能由于药油生产过程复杂,多年来保心安只集中生产保心安油及保心安膏,直至近年才研发出追风活络油。如此稳打稳扎的作风,传承自创办人。郭子明称︰“我爷爷做生意,做到他认为够了,就不做!当时他自己一个人来到香港,钻研医书,研制药油,完全没有很大的野心要赚很多、赚尽的心态,只要做够生意,可以养起班员工,便觉得赚够了!”
事实上,保心安拥有自置物业的厂房,多年来均录得利润,但都拒绝大肆扩张,郭子明谦称保心安只是中小企,目前整体约有50名员工,更不讳言经营手法十分低风险,“我们没有借钱,也不投资股票,唯一买入的物业就是保心安的一厂一舖,因为我们不是为了投资赚大钱,而是可以长久经营下去,阿爷的祖业,最紧要保住下去!”
本身修读电机工程的郭子明对机器有浓厚兴趣,鉴于很难请到包装工人,亦决定与生产力促进局合作,合作设计包装机器,务求将来可以做到自动化包装,为这间拥有过百年历史的本地中成药企业,注入一点新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