廿四节气|惊蛰天气回暖“春困”有解方? 宜养肝吃清淡食物

撰文: 蔡苡柔
出版:更新:

中国以农立国,古人为了适应天时地利,收成更多的农作物,于是制定廿四节气,用来指出一年中气候寒暑变化的周期规律。今(5日)是24节气中的第三个节气“惊蛰”,气温回暖,春雷乍动,万物开始复苏。但也正因为乍暖还寒,也容易诱发疾病,因此养生也特别重要。

每至惊蜇,万物开始恢复生机,气温回暖、春雷乍动、雨水增多。而“惊蛰”就是指动物在冬天蛰伏冬眠,直到春雷乍响,打雷惊醒蛰伏冬眠中的动物。惊蜇如果有打雷,会被农民视为是丰收的好兆头。

不过惊蜇在春季乍暖还寒时候,容易诱发疾病。加上气温回升快速,容易引发“春困”,注意力不集中,疲倦想睡,但睡眠品质差造成恶性循环。因此,“惊蛰”是注重养生的人需要特别注意的节气,除了不能因为天气回暖而不重视保暖,养生方面护肝是一大关键,食疗和运动舒展都十分重要。

二十四节气中的惊蛰刚过,春临大地催花开。(邓柏良、黄景洪)

解决春困方面,需要提升睡眠品质。可以按摩或以热水泡脚等方式舒缓,饮食方面要注意尽量清淡。春季养生重点在养肝,惊蜇也不例外,可多食用一些性味甘平的食物,如大枣、山药和新鲜蔬菜。饮食要减少酸涩、油腻、辛辣、刺激等伤肝食物,腌制品也尽量避免,也要注意补充水分。

运动舒展也是“惊蜇”的养生方法,不仅可以解决春困问题也可以透过强身健体预防春季好发的流行病和传染病。另外,由于惊蛰这天万物苏醒,也要防范虫蛇出没。古时惊蛰当日,人们会拿清香、艾草,熏家中四角,以香味驱赶蛇虫,现代人则多以清洁家里取代。

惊蛰因为是重要的节气,也有许多不同的习俗。包括吃梨、蒙鼓皮和打小人。吃梨是因为惊蜇时往往气候干燥,因此透过食疗的方式缓解。蒙鼓皮则是因为惊蜇里有一个重要的节气特征,就是会打响雷。《周礼》有云:“凡冒鼓必以启蛰之日。”人类会利用在雷神击天鼓,雷声轰鸣的惊植蔗日蒙上鼓皮,以顺应天时。

3月5日是惊蛰,但警方表示湾仔区议会主席及湾仔民政事务处已经与“打小人”相关行业主要经营者,达成“惊蛰”期间不会营业的共识,并会采取联合行动严厉执法,在不警告下向违例者发出定额罚款通知书。(罗国辉摄)

另外,香港和澳门一带对惊蜇最为熟悉的是“打小人”的习俗,这个习俗跟广东“祭白虎”有关。传说中主管口舌是非的白虎每年都会在惊蜇出来觅食,若犯白虎,该年内会遭小人阻挠前程发展,百事不顺。因此衍伸出打小人的习俗,赴鹅颈桥一带打小人是香港有名的民俗景点。

不过受疫情影响,香港市民将无法“打小人”。警方表示,为免大量市民进行“惊蛰打小人”而增加病毒传播风险,湾仔区议会主席及湾仔民政事务处已经与相关行业主要经营者达成共识,“惊蛰”期间不会营业以防有大量市民聚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