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作家散文记25年人、情、味 何福仁:西西晚年仍调皮|开卷乐

撰文: 开卷乐
出版:更新:

“二十五年的出版路,是一条崎岖难行的路;当中的酸甜苦辣,是百般滋味在心头。”出版社与作家的关系唇齿相依,香港有人坚持写作,亦有人坚持出版做书。资深编辑罗国洪便是其中一位有心人。他与香港浸会大学高级讲师朱少璋担任主编,找来了一班香港作家,一同撰写散文,纪念出版社成立二十五周年。《人.情.味》全书共二十五篇,正以“人”、“情”、“味”分成三部份,读来却五味纷陈。
文:香港电台开卷乐|原题:《人.情.味》- 因人而多情,因多情而生味

西西(图片来源:素叶工作坊 FB)

让罗国洪感受极深的一篇,是何福仁所写的〈人世匆匆,有甚么可怕的〉,收录在书中“人”的部份。何福仁是香港著名文学家西西生前好友。西西于2022年12月去世,何福仁在文中提到,西西晚年多病,甚至患上了认知障碍。他每次探望西西,都会问西西是否认得自己。有次,何福仁再问西西,西西变得一脸茫然,没有回答。何福仁难过至极。忽尔西西说了一句︰“我诈家依唔认识你。”何福仁听到后立时转悲为喜,对晚年仍然童心未泯的西西,好气又好笑。罗国洪忆述,何福仁为了完善文稿,三次要求修改稿件,最后一次,加入自己撰写的短诗〈花圈〉悼念西西,“他回到了起点了/我们一时跟不上/舍不得也只好说再见/然后深切地怀念”。这几年来我们失去了不少文学巨匠,他们却留下了珍贵的文字,将所思所感传承了下来。

香港电台文教组节目《开卷乐》由郑政恒、黄怡、冯杰主持,逢周六晚上8时30分至9时,港台第二台播出。节目重温 : https://podcast.rthk.hk/podcast/item.php?pid=541

在新旧交替的年代,我们习以为常的事物无声无色地逝去,留下的“情”,烙印在回忆之中。梁伟洛〈电话亭〉写自己从大围站乘小巴回家时,总会叫“电话亭有落!”在传呼机普及的九十年代,电话亭到处可见,随时代演变,它们也难逃清拆的命运,还未清拆的,大概在偏远的郊区荒废了,“而在我下小巴的地方,那个从前的电话亭,只剩下一个浅灰的格子痕迹,在灰黑色的沥青路上提醒人们它曾经存在过。”

各地区的小笼包各有特色。(邓颖琪摄)

生活五“味”纷陈,唯有活在当下,记当刻的滋味,也记下味蕾所品尝的各种味道。主编朱少璋也在文集中,写了〈小笼包的味道与温度〉。有前辈教他吃点心的口诀是“热包冻饺”,包要趁热食才有滋味,饺则因怕热皮易破漏馅走味,因此要搁凉一下才吃。但朱少璋认为小笼包“以包为名以饺为实”,他曾读过邓正健〈小笼包的汁与热〉一文,提到“食小笼包目的就是要烫伤舌头”,这句话就类似一般人所谓“谈恋爱就是为了失恋”或是“出生就是为了步向死亡”,充满哲理。

潘步钊校长(资料图片)

或许引用潘步钊〈寻味六百年〉一文,可为《人.情.味》这本纪念文集作一小结。文中谈到,我们透过书,寻遍古人的故事,忠烈大臣、士大夫……每一个故事透过书籍呈现,当中的味道却因读者而变,“我们只希望在怎样的年代,空间和书卷不因甚么……只因人而多情,因多情而生味。”

(本文原刊于报章专栏《开卷乐》,此为加长版。本文不代表艺文格物立场。)

【开卷乐其他文章:巴士界的“战国时代” 百年前九龙区巴士业竞争无数?

【开卷乐其他文章:风起云涌大时代下 香港的第一部巴士 《九巴初创20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