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童年开门声到歇斯底里争吵 当声音无差别纪录生活伤痕|开卷乐
陈子谦2019年起在香港中文大学任教创意写作坊,他尝试以各种方式引发学生们的创意。《耳窝》一书便是他将29名学生有关“声音”的习作辑录而成的,每位学生对于声音也有其独特的观察。
文:香港电台开卷乐|原题:《耳窝》—小心门后有人
童年时期,谈起声音,不少人第一时间想起的便是开门声。当小孩独留在家时,如何判断谁人回来,依靠的便是门外隐约传来的钥匙声。林咏彦在〈门后〉忆起儿时在家,一边玩耍一边戒备,务求赶及母亲进门之前关掉正在玩游戏的电脑,打开常识科课本,所以她要懂得从门外的钥匙声,分辨出回家的是父亲还是母亲(父亲与主角同一阵线的呢)。“他的钥匙是各种金属的派对,一扬起便倾拎哼啦的,夹离著各种不知哪里检来的饰品。”可惜父亲训练不足兼鲁莽,不时让主角误中副车。“母亲怕麻烦,她只简单地把木门和铁闸的钥匙扣在一起。”母亲开门时干脆利落,一刺木门锁芯来不及反应,顺势而入,令人防不胜防,稍一不慎便换来“快做功课”的唠叨。直至姐姐生病住院,令主角最惊心的是熟悉的钥匙声在门前停下,“你不知道它是怀著甚么消息回来的,那金属碰撞便如磨刀霍霍的刽子手,时辰一到便宣告某个生命的猝逝……”
香港电台文教组节目《开卷乐》由郑政恒、黄怡、冯杰主持,逢周六晚上8时30分至9时,港台第二台播出。节目重温 : https://podcast.rthk.hk/podcast/item.php?pid=541
门声勾起回忆,也撕开所谓爱情的表面。刘靖诗在〈每当〉一文中,记下了邻居的吵闹日常。故事男主角在门前敲打铁闸,逼使正在炒菜的女主角走出厨房,如常地一边歇斯底里一边开门。“锁匙捅了很久都捅不准,盲头乌蝇。金属头不断撞击铁闸,混杂她的声线,将冷与硬,凿入耳道。铁闸拉开尖啸似呼痛。而你沉默。”她发现当女方发难时,男方保持沉默,亦是另一种形式的伤害。
声音如同我们每个人的记忆回廊,展示了我们一生与他物的互动。除了人之外,书中章节“牠们”里,文章如〈倾听蜻蜓〉、〈咕噜咕噜〉等,记下每种动物昆虫自身独特的声音。声音亦同时无情地揭露热闹过后的孤单寂寞,许黎琳的〈有病的声音〉中,写自己因脑瘤住院,同病房的人接连的背弃了自己,一个个出院,或死去……病房开始静了下来,甚至让她听到一些以前被掩盖的声音,如电视雪花声等。有时,其他病床的病人深夜发出的声响,“并不是明目张胆放声叫出的声音,是像家乡那口雨后流动的井,被一块大石沉甸甸地压著般隐忍。”这些魔音告示你身体的弱,生命的消逝,到最后“甚么也不会听见,让海的沉寂把这把有病的声音孤独死。”作者一方面想离开这痛苦景象,但声音却不断告诉她,人最终也是孤寂。
声音无差别地纪录了我们生活中的伤痕,有欺凌、责骂、伤害、孤寂……通通隐藏在潜意识的记忆巨柱之中。但别忘记,许多快乐的声音也在这生命的殿堂内合奏。张开耳朵,静静细听,才会听到那首名为“幸福”的乐章。
(本文原刊于报章专栏《开卷乐》,此为加长版。图片及标题为编辑所拟,本文不代表艺文格物立场。)
【延伸阅读:一众香港作者以文字捕捉声音 发掘窝藏于耳内的独家记忆】
【延伸阅读:以推广中国盆景艺术为己任——香港盆景家的《些子往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