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国学者赴中国投身大熊猫研究 为何纪录中弥漫哀伤愁绪?|王璞
关于大熊猫我知道得够多的了吧?这是看到乔治·夏勒(George Schaller)《最后的熊猫》(编按:繁体版译名为《最后的猫熊》)这本书时我的第一反应。可是瞟一眼中译本序中的作者介绍,好奇心动了:“夏勒博士曾任纽约动物协会保护部主任,是国际著名的保护生物学家。先后研究过非洲大猩猩、狮、印度虎以及喜马拉雅野山羊等物种。在中国,夏勒与我合作研究卧龙的大熊猫更达五年之久。”
文:王璞|原题:《最后的熊猫》
有外国学者参与中国大熊猫研究?还长达五年之久?
老实说,在纪实写作,尤其是有关中国的纪实写作方面,我绝对的崇洋媚外。国人思想禁区太多,且深受革命大批判思维和语言影响,他们笔下的所谓纪实只能姑妄听之。豪言壮语套话废话太多,写光明就灿烂辉煌,写黑暗就呼天抢地,这种文风纪梦还凑合,纪实则令人生疑。
读过彼得·海斯勒(何伟)《中国三部曲》、麦克尔·梅尔《再见老北京》、马修·波利《少林很忙》等洋人的中国纪实,我对国人写的纪实文学就更不屑一顾了。好吧,现在就来看看这位外国专家怎么写熊猫。这本书是他1980年至1985年在四川跟踪研究大熊猫的纪实。
我作好了读一本学术式流水账的准备,可是只读了第一章,本来懒洋洋半坐半靠的我,渐渐坐直,惊艳!如此密集的信息,却以如此节制的文字表述,而且流露在字里行间的那一种诗情画意,令人动容。
赶紧放下书去网上“人肉”夏勒其人,看看这是何等神圣。真是不看不知道,一看吓一跳。原来夏勒在世界动物学界是神一般的存在,他是保护野生动物的先驱。当今世界头号大猩猩专家、狮子专家、老虎专家,都得叫他一声“前辈”。他不仅为抢救中国大熊猫立下了汗马功劳,而且堪称藏羚羊的救命恩人。当他八十年代后期获准进入西藏研究藏羚羊时,这种一度漫山遍野的动物正濒临灭绝,从大约一九八五年开始,为采集牠们的羢生牟取暴利,牠们遭到了大肆屠杀,数目锐减90%。是夏勒持续两年的野外跟踪研究,揭开了藏羚羊急剧消失背后的血腥真相,促使欧美禁止有关交易,并促使中国建立了羌塘自然保护区。
关于这,他也写了一本书。事实上,迄今未止,他一共写了十六本书讲述他的野生动物研究,其中有两本书成为脍炙人口的畅销书,这本《最后的熊猫》就是其中一本。
我一口气把《最后的熊猫》读完,从中至少了得知了三件事:
一,大熊猫的眼圈为甚么那么大那么黑?不是为了卖萌,而是为了吓人。因为牠们本是遗世独立的君子,爱好自由和清静,天真地指望用这对假装的大眼吓走破坏牠们安宁的家伙。被人圈养到动物园里的大熊猫也许得到了稳定的食物和安全保护,但是尊严荡然无存。脱离了固有的文化,牠们生活虽然平静,却变成一场空洞的悲剧。所以你若细看那双眼睛,便会发现:除了警愓之外,更有深深的忧郁。
二,中国改革开放伊始,英美牵头的世界自然基金会便以大量财力、物力和人力帮助中国启动科学有序的大熊猫研究,派出他们的顶级专家,建立起大熊猫研究中心。
三,大熊猫的生存危机,主要不是因为自然环境的变化,牠们最大的威胁来自于人类。是人类的野蛮扩张造成了牠们的困境。
夏勒的五年熊猫研究,跟他在非洲、印度和美国作的野生动物研究一样,致力于将捉获的野生动物放归山野。然而在中国,他失败了。只好黯然离去。人们说,在他的十六本书中,《最后的熊猫》是最悲伤的一本。我感觉也是这样,悲伤、忧伤、哀伤的情绪弥漫全书。最难忘是离开大熊猫基地的那一天,经他力争放归山林的大熊猫珍珍突然在他面前现身:
“我发现她蜷着身体坐在一块爬满青苔的大岩石上。脑袋低垂,嘴埋在交叠的前臂里。我悄无声息挨近到距她四十五英尺处,静静等候。她擡起头,满不在乎地看看我,转背对我,斜倚着身子,照旧睡她的觉。在她无视我存在的态度中,带着惊人的自信和自由。两个半小时后,突然下起了倾盆大雨,她举臂挡住脸,伸伸懒腰,打个大呵欠,爬下岩石,开始嚼竹笋。我至此离去,而她的身影在幽暗竹林中发出柔和的光辉,象飘飘而落的雪花,融化在森林里。”
不绝如缕的依依别情,使人黯然神伤。
(获作者授权转载自Facebook帖文。图片及标题为编辑所拟,本文不代表艺文格物立场。)
【王璞其他文章:20世纪最重要流亡学者Edward Said 自传纪录孤独与困惑】
【王璞其他文章:被当作二流小说家却受名作家推崇 浅谈毛姆小说的各种魅力】
作者简介:王璞生于香港,长于内地。上海华东师大文学博土。一九八零年开始写作。一九八九年定居香港。先后作过报社编辑和大学教师。二零零五年辞去大学教职,专事写作。主要作品有:小说集:《女人的故事》、《雨又悄悄》、《知更鸟》、《送父亲回故乡》;散文集:《呢喃细语》、《整理抽屉》、《别人的窗口》、《香港女人》、《图书馆怪兽》、《小屋大梦》;长篇传记:《项美丽在上海》;文学评论:《一个孤独的讲故事人—徐讦小说研究》、《我看文学》、《散文十二讲》(此书内地版改名为《作文十二讲》、 《小说写作十二讲》、教学参考书《现代传媒写作教程》等。长篇小说《补充记忆》获天地图书第一届长篇小说奖季军,长编小说《么舅传奇》获天地图书第二届长篇小说奖冠军、第六届香港中文文学双年奖小说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