凭副业夺得诺贝尔文学奖? 细看文学中的邱吉尔|书话余语|王璞
我们读一部名人写的回忆录时,阅读期待往往只是窥私式的好奇心: 他跟哪些名人交往过?他能告诉我们多少闻所未闻的佚事、奇事、趣事让我们开怀大笑目瞪口呆?名人与名人是如何相处的? 他们也会象我们这些小人物一样倒霉、失控、出乖露丑吗?
文:王璞|原题:文学的邱吉尔 ──读邱吉尔两本回忆录
我读邱吉尔回忆录时, 起初就是抱著这类心态的。但我失望了。
我是说,邱吉尔回忆录的重点不在满足我们的窥私欲,虽然他完全有条件这么作。出身于贵族世家的邱吉尔, 真是“往来无白丁”, 座上客内阁成员数以打计,好几届首相都是他家密友。就连国王也跟他常来常往。英王乔治五世几乎天天跟他共进晚餐,历时四年之久。童年时代他就目睹许多划时代事件在他眼前发生。他父亲就是内阁成员, 家里房子又大又隐蔽,一些内阁会议甚至在他家客厅举行。
然而比起他回忆录那典雅的风格、精湛的修辞、生动的文笔,这些重大历史事件记载所引起的震憾就算不了甚么了, 或者说被其文学光彩盖过了。所以身为文学发烧友,我阅读的兴奋点是作为文学家的邱吉尔。
邱吉尔常说,他最喜爱的作家是写《罗马帝国盛衰史》的历史学家吉本,他从那本书获益良多。令他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巨著《第二次世界大战回忆录》跟吉本那部巨著一样, 也是洋洋六大卷, 并非巧合。这两部书无论内容还是叙事风格都不无相似之处。看来邱吉尔是有意以这部书向那位伟大前辈致敬。
我个人读过这两部书之后,感觉至少从文学方面的成就看,邱吉尔那部书逊于吉本那部书。不过读了邱吉尔这两本篇幅小得多的回忆录结集:《思想与经历》和《我早年的生活》,我对他的文学才能刮目相看了。
首先是剪裁的才能。
大多数政治家的回忆录正是在这方面暴露出他们是写作门外汉,他们的叙述象流水账,眉毛胡子一把抓,且缺乏节制,不慬得瑕能掩瑜的道理。再加上长期从政养成的空话废话连篇习惯,他们下起笔来往往十句话里有九句言之无物。读他们的书象饮掺了水的酒。
邱吉尔回忆录却是浓酒,纯度很高。不管是写自己还是写别人,他选择的细节都言简意赅,往往有一箭双雕之效。例如写爱尔兰独立领袖迈克尔.科林斯, 他只用一个细节就把此君写活了。
科林斯在邱吉尔家客厅里等待与英首相会谈,这场谈判关系到爱尔兰的前途命运,焦虑之中,这位伟大人物也情绪失控了,他向陪他的邱吉尔大肆发泄他对英政府的愤怒,怨恨地道:“你们没日没夜地抓我,还悬赏要我的脑袋。”
“别生气嘛,”邱吉尔安抚他,“你并不是唯一被悬赏捉拿的人。”他说著从墙上取下镶在镜框里的南非布尔人悬赏捉拿自己的告示,“不管怎么样,你的价码还是可以的,有5000英磅呢。你看我,才值25英磅,还死活不论。你觉得怎么样?”
科林斯“读著告示, 读完大笑起来,怨怒立刻烟消云散。”
最妙的是下面的注释,邱吉尔在注释里解说:其实英国人并没有明确定下捉拿科林斯的价码。
这一来, 即使我们从那段对话里没看出邱吉尔的机智,科林斯的借台阶下台的机智,也从这一注释看出来了。
这类大人物的回忆录还有一个陷阱,好多作者不免要掉进去。那就是容易变成评功摆好簿,时不时透出自吹自擂的酸味。邱吉尔却成功避开了。
他用了两个方法, 一是结构上化整为零。他避开年代的束䌸, 以单篇文章纪录一段经历。这一来,由于篇幅短了,起伏跌宕的效果易于操纵。尤其是那些比较传奇的经历。比如他在南非与布尔人作战, 被俘以及逃脱的故事,简直写成了一则惊险小说,有情节有细节有铺垫有高潮,再加上精彩的对话,叙述又精炼简洁,一共只几千字。读来真是令人难以释卷。
而且,不仅是一章之间有起伏跌宕,就是在那被切割好的一章一章之间,他也用心结构,节奏砉然,远至波澜起伏效果。
二是客观叙事的把握。我想这要得益于邱吉尔早年记者生涯的历炼。青年时代他多次作为战地记者被派往殖民地战场,发回本土的电讯稿在几家大报发表,甚受欢迎。他还曾根据自己在前线的亲身体验, 结合学术性历史研究, 写成有关政治军事的专著,例如写印度战事的《马拉坎德野战军》。这类写作操练使他深得客观叙事的精髓。所以即使是写他甚为得意的经历,也时时穿插一些他人旁述。这样,不仅冲淡了自吹自擂色彩,由于角度多多,色彩和层次也多了。
邱吉尔不是唯一一位以非文学类作品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作家, 但跟另一位以非文学类写作得奖的作家罗素相比, 我觉得邱吉尔更加难能可贵, 因为写作不是他的正职, 只是他的副业。既在正职上创下不朽功名, 又在副业上有此赫赫成就, 邱吉尔堪称前无古人后无来者。
(获作者授权转载自Facebook帖文。图片及标题为编辑所拟,本文不代表艺文格物立场。)
【王璞其他文章:小说要怎样写? 狄更斯、海明威等大文豪这样做】
【王璞其他文章:海明威字里行间的血腥味 隐现出他悲天悯人目光】
作者简介:王璞生于香港,长于内地。上海华东师大文学博土。一九八零年开始写作。一九八九年定居香港。先后作过报社编辑和大学教师。二零零五年辞去大学教职,专事写作。主要作品有:小说集:《女人的故事》、《雨又悄悄》、《知更鸟》、《送父亲回故乡》;散文集:《呢喃细语》、《整理抽屉》、《别人的窗口》、《香港女人》、《图书馆怪兽》、《小屋大梦》;长篇传记:《项美丽在上海》;文学评论:《一个孤独的讲故事人—徐讦小说研究》、《我看文学》、《散文十二讲》(此书内地版改名为《作文十二讲》、 《小说写作十二讲》、教学参考书《现代传媒写作教程》等。长篇小说《补充记忆》获天地图书第一届长篇小说奖季军,长编小说《么舅传奇》获天地图书第二届长篇小说奖冠军、第六届香港中文文学双年奖小说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