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北京垃圾站中抢救废弃菲林 素人影像见证改革开放到京奥变迁

撰文: 梁嘉欣
出版:更新:

【摄影/菲林/北京银矿】1985年到2005年可能是中国社会发展最高速时期之一,在这20年,普通人生活究竟如何?答案可能会在垃圾回收站中找到。

法国艺术家苏文(Thomas Sauvin)从2009年起在北京郊区一家回收厂收集即将销毁之菲林底片,并将这些底片重新冲晒修复,成立“北京银矿计划”(Beijing Silvermine),至今收藏超过85万张素人照片。这些照片,可能是我们回顾普罗大众当时生活的重要脉络。

北京银矿计划照片(北京银矿官网)
北京银矿计划照片(北京银矿官网)

银矿计划从何而来?

那么,这些档案为何命名为“北京银矿”?时间又为何锁定在1985至2005年间?大概要从照片来源说起。

计划从2009年开始,一开始纯属偶然。当时苏文在北京结识到一位在北京郊区回收厂工作的男士,他告诉苏文自己工作是从垃圾中抽取硝酸银,一般能在医院X光片和一些废弃底片中找到相关物质。他会把这些菲林放到酸池中,经化学作用后硝酸银会逐渐被提取,待沉底便可转售到实验室,这些菲林就像一个个银矿。在这个过程中,经手菲林也会被永久销毁。

北京银矿计划照片(北京银矿官网)

不忍心菲林影像就此消失,苏文便从他手中以公斤计买下菲林,并将里面影像重新冲印分类。这些照片多是拍摄于1985年至2005年期间,苏文解释,这是因为1985年菲林傻瓜机在中国刚刚兴起,而2005年后则更流行数码摄影,最多菲林流传时期自然是两者之间20年。

+5

这些照片全是普通人生活印证,有他们旅行、结婚等照片,也有种种日常摆拍。现时苏文已经收集超过85万张照片,“北京银矿”是中国最大档案项目之一。当时没有社交媒体,要知道寻常人家生活日常不算易事,但在银矿计划中,我们能看到的似乎都是北京居民私底下最真实一面。

最真实日常记录

这些照片被称为“民俗摄影”(Vernacular Photography),都是一般人日常记录,没有任何专业摄影构图以及后期编辑。由于多是身边人拍摄,相中人神情也更自然。不少商品当时开始进入中国市场,所以对于不少市民来说是“洋气”象征,当然要拍照留念。我们能看到有人用碗盛雪碧,和Windows 98系统合照,或是在家中和电视摆pose合照。

若是到计划官网中看相集,会发现不少是人们在婚礼吸烟的照片。苏文表示,最开始是注意到一张夸张“烟枪”照片,相中新婚夫妇用两升汽水瓶作为器皿插上多支香烟,两人穿著得体却公然如此抽烟,让他感到震撼,照片也成为系列亮点之一。

北京银矿计划照片(北京银矿官网)
+10

后来苏文回看其他婚礼照片,发现几乎都有香烟痕迹。原来在当时的婚礼上有一种“敬烟”习俗,新娘会在酒桌上为长辈或男性来宾点上香烟,以感谢他们出席婚宴。他将这些照片整理成一个系列并出版成摄影集,由于系列与香烟相关,他便以中国香烟品牌“红双喜”作为灵感,将摄影集装进香烟盒子里,取名为《双喜》(Ultil Death Do Us Part)。

但公开这些照片,真的好吗?

然而这些照片实际上不是苏文所拍,而当事人也未必知道自己照片被公开,系列自然也引来一些道德争议。

北京银矿计划照片(北京银矿官网)

虽然苏文手上收集了大量照片,却也不是每一张都会公开,他的选片某程度上表露了他个人品味,或是某一种西方凝视(Western Gaze)。伦敦历史学家Lucy Scoutter就表示她认为苏文作为法国人,从这些照片中牟利或有文化挪用(Cultural Appropriation)嫌疑。苏文目前就银矿系列出版了十本摄影集,其作品也被英国泰特美术馆(Tate)、V&A博物馆、法国国家图书馆和蓬皮杜博物馆收藏,更曾凭这些照片获奖。

北京银矿计划照片(北京银矿官网)

而另外一大问题是——相中人未必知情。这些照片拍摄时,一般都只作私人收藏之用。由于相片是从废品中收集,相中人多是匿名,所以难以取得当事人同意。但在未知情下公开这些照片,有可能会涉及私隐问题。

无论如何,这些照片无疑是一种珍贵历史记录。目前计划仍在更新中,有兴趣的读者可以到计划官网IG账号了解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