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散的筵席》以古鉴今细腻感人 真正的说好香港故事|何故专栏

撰文: 何故
出版:更新:

《不散的筵席》细腻感人,以古鉴今,是属于香港人的故事,真正的说好香港故事。

《不散的筵席》由香港话剧团现任艺术总监陈敢权编剧及导演,电影《桃姐》的监制李恩霖担任制作顾问及联合编剧,李恩霖再次将他的真实经历改编,以少爷仔Roger和他经营叙香园的舅父为主角,剧情围绕著这间老字号酒家在上世纪七八十年代的故事,加上桃姐也有登场,可算是《桃姐》的前传。

《不散的筵席》宣传海报

《不散的筵席》以叙香园为舞台,叙香园在1989年12月28日光荣结业,对于年轻观众,也许闻所未闻,即使曾经跟长辈们一起帮衬,记忆应该很模糊,但正如剧中的Roger所说,电影可以将事物变成永恒,然而,怀旧的时代背景很难重现,服装和道具都很昂贵,若要留下叙香园的印记,以及这个繁华都市的无间变迁,舞台剧反而更合适。《不散的筵席》成功完成这个历史任务。

《不散的筵席》剧照(图片来源:香港话剧团)

《不散的筵席》分为三幕,分别发生在1973年、1981年和1989年,记录了那个变化急速的年代,包括七十年代的经济起飞、鱼翅捞饭、星光灿烂,其后八十年代的移民潮、不少家庭为此天各一方,在2023年一起回望前尘,竟有种难以言喻的共鸣,环顾近年不少老店相继结业,当年新兴的尖东亦已风光不再,更有种历史在重演的唏嘘。

《不散的筵席》剧照(图片来源:香港话剧团)

《不散的筵席》既是李恩霖的宝贵回忆,也是香港人的集体回忆。剧中的Roger(陈健豪 饰)就像电影《桃姐》中的设定,虽然在美国攻读商科,但一直钟情电影,他趁暑假回港,本来被父亲安排在会计楼里工作,但他为了寻找写剧本的题材,就来到舅父刘仕球(高翰文 饰)经营的叙香园实习,从叙香园不同成员身上细味了不少人生故事。八十年代,Roger学成归来,虽然成功进入影视行业,梦想却未能成真。与此同时,老字号的叙香园,连同年纪老迈的舅父,也遭逢巨大变迁⋯⋯

《不散的筵席》剧照(图片来源:香港话剧团)

《不散的筵席》虽然只有一个场景,却是人物众多,而且每个角色都很立体、很有特色和代表性。高翰文主演的刘仕球,正是全剧的最大亮点,巧妙地安排彭杏英特别演出,饰演刘仕球的妻子郑玉兰,两夫妻擦出火花,绝对是神来之笔!陈健豪演活了“少爷仔”Roger,至于其他的角色,包括曾经和刘仕球一起打仗的大厨郭金(申伟强 饰)、Roger童年玩伴兼刘仕球左右手阿昌(欧阳骏 饰)、烧味师傅梁田(吴家良 饰)、点心师傅汤联(余翰廷 饰)、崇拜李小龙的烧味学徒牛精雄(蔡溥泰 饰)、负责财务的英姐(陆嘉琪 饰)、点心学徒阿莲(麦静雯 饰)、由舞小姐转行知客的娜姐(廖小善 饰)、郭金的徒弟其后转行地产的阿锐(陈娇 饰)、日本导游Yumiko(岑君宜 饰)、还有大家熟悉的桃姐(文瑞兴 饰),连同饰演伙计的刘炜燿和赵汝阳,可算是各自各精彩,个人印象最深刻的是为艺术而牺牲的余翰廷!

《不散的筵席》剧照(图片来源:香港话剧团)

《不散的筵席》有笑有泪、有美味、也有温度、更充满了人生哲理,是现时香港人所需要的故事。浮沉多年的Roger,在舅父的教诲下,终于明白在追求梦想同时,也需要脚踏实地,更明白世事并非“非黑即白”。时移世易,在变与不变之间,有某些信念仍是必须坚持,重点正是“赢得正派,输得漂亮”。

《不散的筵席》剧照(图片来源:香港话剧团)

《不散的筵席》原本安排在上个剧季演出,却因为疫情顺延,不仅成为香港话剧团45周年志庆节目,也是陈敢权任期内最后一出编剧和执导的舞台小品,果然是“天下无不散的筵席”。感谢陈敢权十五年来的贡献,为观众带来不同类型的精彩舞台剧!《不散的筵席》为陈敢权的艺术总监生涯,写下了美丽团圆的结局,也为香港剧坛留下了一个足以跨越年代的好剧本。

(专栏“何故火锅馆”每月刊出,标题由编辑撰写。本文不代表艺文格物立场。)

作者简介︱何故,内向、忧郁而文静的作家,已推出超过 20 本小说。从电影和打边炉领悟人生道理。

更多电影评论文章,可参看作者Faceboo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