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化皇都】学生办展探讨去留 学者建议活化为大型演艺场地
北角皇都戏院是香港硕果仅存的大型戏院,不单是老一辈看电影的集体回忆,亦有重要的文化、历史和建筑意义。近日,一群中大硕士学生举办“皇都庆典”展览,讲述戏院的风光岁月,寄望唤起社会讨论皇都戏院的去向。
曾扮演“社区中心”角色 皇都戏院生死未卜
“皇都戏院虽被评为一级历史建筑,但问题未有解决。地产商不停收购商场铺位,我好担心,虽然是一级历史建筑,业主依然有权拆皇都。于是,我们透过这个展览带起社会讨论——皇都戏院将会有什么用途?”香港中文大学文化管理硕士课程主任及策展人何庆基说,他带领中大文化管理硕士学生,齐齐“落手落脚”做个小型展览,唤起社会对皇都戏院的讨论。
皇都戏院曾被古迹办评为三级历史建筑,引起多个保育团体的不满,要求古咨会作覆核。去年12月,古咨会覆检后发现戏院结构保存良好、院内楼梯和洗手间完整,屋顶呈抛物线型飞拱支架风格十分独特,具历史、文化及建筑价值,最终将戏院升级为一级历史建筑。虽然皇都传出了好消息,何兴基与保育人士仍担忧皇都戏院的生死未卜,认为社会未有讨论长远发展。
“皇都戏院是香港唯一的大戏院,新光戏院较小。皇都戏院不单放电影,它亦是个表演场地,五十年代上演多套著名音乐剧,盛载了表现艺术的过去。如果连这大戏院都没有了,必然是个历史的遗失。”何庆基叹息地说。何庆基小时候亦曾到皇都戏院看电影,对戏票、小卖部的食物印象深刻。“戏院是个社区中心,入场前我们会卖食物吃,朋友街坊结聚在一起。没有了皇都戏院,是文化的失落,令人遗憾。”
活化方向——有潜力活化为表演场地何庆基以多个本地活化历史建筑物为例,批评本地保育方向单一,“前香港水警总部变成1881商场,前警察宿舍变成PMQ元创方,全都变成大商场,这是否可行?古迹外观当然要保留,内里的文化意义亦很重要。古迹全都变作商场后,所有的历史回忆都消失了,被其他事物取代”。
那么皇都戏院被保育和活化后,能否成为下个“油街实现”或“牛棚艺术村”,活化为表演场地或文艺实验空间呢?何庆基认为皇都戏院的确有潜力成为大型表演场地,“原本在西九的大剧场最后都不兴建了,皇都是否该转化为表演场地呢?我们是否只依靠新光戏院去做呢?我们都要作仔细的讨论,例如有效管理、支助,如何营运等。”他期待展览让社会多加关注皇都戏院,媒体继续报导古迹的发展去向,以讨论保育活化的各个可能性。
“原本在西九的大剧场最后都不兴建了,皇都是否该转化为表演场地呢?我们是否只依靠新光戏院去做呢?我们都要作仔细的讨论,例如有效管理、支助,如何营运等。”
年长观众与学生分享皇都回忆
中大文化管理硕士卢同学第一次筹备展览,印象难忘,而皇都戏院的历史则勾起她儿时回忆。“我妈妈以前是电影放映员,在浙江的大戏院工作,现在大戏院都废弃了,不时漏水。如果能举办有关戏院的展览,会是有意思的事。”卢同学在内地修读音响导演,曾任助理舞台监督,去年来港修读文化管理硕士课程。
课程近半是内地学生,他们对本地历史只有基本认识,在搜集资料时,仔细认识皇都戏院的过去。“皇都戏院的第一手资料不多,我们在网上找资料、图片,想像过去戏院的模样,然后亲手建立展品。”有学生在淘宝网找来旧式底片,有学生找来旧戏票,更有学生创造迷你模型,别出心裁。
“很多年长的观众看过展览后,跟我们分享经历,他们以前一星期几次到皇都看电影,是个十分重要的回忆。”90后的卢同学希望展览能引起社会回响,让年轻人多些了解上一代人的回忆。
“皇都庆典”展览
展期:即日至4月23日地点:赛马会创意艺术中心L0画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