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纪念特辑|一生爱“玩” 曾道:游戏本来是人的本质|开卷乐

撰文: 开卷乐
出版:更新:

2022年,香港文坛痛失多位巨匠,其中包括在12月18日因心脏衰竭而辞世的西西。西西有不少脍炙人口的作品,包括1982年的短篇小說《像我这样的一个女子》,写从事殡仪化妆的女子,在遇上心仪的男子时,既欣喜又恐惧对方得知自己职业而离去的矛盾,引起讀者思考何谓爱情,作品在发表后备受瞩目。西西的文学成就备受肯定,曾于2019年先后获颁美国纽曼华语文学奖及瑞典蝉文学奖,是首名获该两项殊荣的香港作家。
文:香港电台开卷乐|原题:西西纪念特辑(上):游戏本来是人的本质

西西《我城》(导演:陈果)

西西原名张彦,1937年于上海出生,经历抗日战争、国共内战,12岁随父母由内地移居香港。西西自述自己的笔名就如穿裙子的女孩双脚站在地上的四方格内,如果将两个“西”字放在一起,就如女孩在玩跳飞机一样。她自嘲写稿是“爬格仔”,用手写是痛苦的,儿童“跳飞机”用脚跳是快乐的。西西贪玩,她曾于受访时笑言自己“咩都玩一餐”,布公仔、家私等各式物品均是她的玩具,在其作品《我的玩具》中介绍了她的爱好、《我的乔治亚》则描述了建构娃娃屋的过程。

西西曾在1989年患癌入院,手术康复后失去了右手功能,于是她以缝制毛熊作为物理治疗,《缝熊志》便记录了西西多年来缝熊的故事,她甚至将中国古代服饰融入其中。

西西的弟弟张尧忆述,姐姐爱好超八米厘菲林电影(Super 8 mm film),由于哥哥当年在丽的电视工作,经常拿些旧影片让西西自行尝试拍摄实验电影。西西曾剪接一套实验电影《银河系》,进行历史题材和虚构情节的试验。西西称自己的60年代为“电影时期”,是热心参与电影文化活动的文艺青年,当时经常游走“第一映室”看电影,亦不时用其他笔名写分析性强的电影评论。不过她始终脱离不了贪玩的个性,在写专栏时会改用孩童语调去讲电影和拍摄手法,避免有一种高高在上的感觉。

香港作家何福仁是西西的好友,他在节目中分享西西的写作风格。(图片提供:何福仁)

香港电台文教组节目《开卷乐》由郑政恒、黄怡、冯杰主持,逢周六晚上9时30分至10时,港台第二台播出。节目重温 : https://podcast.rthk.hk/podcast/item.php?pid=541

西西曾在香港电台文教组节目《人文风景》(2009)中说道:“游戏本来是人的本质,人通过游戏去学习去创造和认识自己,人类文明从积极的游戏而诞生。游戏有几种,一种是积极游戏,有些是消极游戏。消极游戏纯粹玩,比较被动,从中获得乐趣。积极游戏是能够参与,发挥创意,对学生来说应该要他多参与积极游戏。”西西的《哀悼乳房》正是容许读者依据自己的心情“跳读”的作品,就如西西指有时除了作者之外,读者的身份应该是积极参与而非被动。

西西《我城》书封(资料图片)

西西有不少书写香港城市面貌的作品,如70年代于报刊连载的《我城》,描绘了中学毕业生阿果眼中当时的社会面貌,从年青人的双眼,目睹当时的生活实况和历史瞬间。西西12岁来港便爱上了这地方,她指每一个作家总有他的“原乡”,也就是生活文化背景,她自言如《我城》这些创作写的“只是写我的生活,写我生活的地方。”

目前的世界不好。我们让你们到世界上来,没有为你们好好建造起一个理想的生活环境,实在很惭愧。但我们没有办法,因为我们的能力有限,又或者我们懒惰,除了抱歉,没有办法。我们很惭愧,但你们不必灰心难过;你们既然来了,看见了,知道了,而且你们年轻,你们可以依你们的理想来创造美丽的新世界。
《我城》中阿发班主任

(本文原刊于报章专栏《开卷乐》,此为加长版。图片及标题为编辑所拟,本文不代表艺文格物立场。)

【延伸阅读:用英语原汁原味呈现香港文学 藏在饮江诗后的私密故事

【延伸阅读:一场翻译游戏衍生双语香港诗集 挑战表达口语书面语分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