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巫进化史|从中世纪恶毒巫婆到妙丽、月野兔 “洗白”靠什么?

撰文: 梁嘉欣
出版:更新:

根据Google Fright Geist统计,女巫是今年美国万圣节最受欢迎变装形象。当你闭起眼睛想像一位女巫,脑海里会浮现谁?是引诱小孩《糖果屋》邪恶老巫婆、《魔女宅急便》骑著扫把匆匆忙忙送快递的Kiki、还是霍格华兹成绩优异那位妙丽格兰杰?女巫曾是邪恶象征,后来又是如何步步进化,演变成流行文化经典形象?

一切要从欧洲中世纪说起

女巫最初从何而来难以考究,在欧洲中世纪,女巫一般指利用巫术召唤灵魂、或是施术改变事物运行航道之人,有人认为实际上女巫实际上是当地一些治疗师或是常被咨询意见的“智者”。

《女巫之槌》(Malleus Maleficarum)(wiki)

女巫黑暗形象多被认为与1486年写成的《女巫之槌》(Malleus Maleficarum)挂钩,书目由两名德国天主教修士撰写。他们形容女巫“贪婪、轻信、善妒、天生邪恶”,并将巫术标签为邪术,描述女巫会作出与恶魔签订契约、夺走男性生殖器官、杀死孩子等恶毒行径,亦囊括当时各种巫术知识以及女巫识别办法。书籍出版后引起欧洲不少宗教人士注意,导致大规模猎巫热潮,行动持续三世纪,约十万人因此丧命。

西方最早描绘女巫的艺术作品来自法国诗人Martin Le Franc作品《Le Champion des Dames》(1451)手稿一旁两个小插画(wiki commons)

西方最早描绘女巫的艺术作品来自法国诗人Martin Le Franc作品《Le Champion des Dames》(1451)手稿一旁两个小插画,均描绘身穿长裙女性骑在扫把上飞行。两名画中女性均带著象征异教徒的头巾,而诗句正包含谴责异教以及巫术内容,女巫骑扫把飞行形象最初便出自此处。

在猎巫风气盛行下,莎士比亚也难免受影响。其代表作之一《马克白》中就有女巫出现,剧中三名女巫预言了主角马克白成为暴君后自取灭亡悲惨命运,被认为是混乱、冲突象征。这种黑暗形象也出现在后来《格林童话》中,譬如建造糖果屋引诱小孩的老巫婆,或是想白雪公主吃下毒苹果那位自恋皇后。

马克白与女巫相遇

在启蒙运动以及工业革命后,现代科学出现,世人逐渐不再相信巫术存在,女巫便多象征神秘超自然力量在各种艺术作品中出现。

善良女巫葛琳达、妙丽与月野兔

既然女巫一直被视为邪恶象征,那么她们是如何一步一步被“洗白”? 在20世纪初期,西方作品中开始出现相对无害、甚至可说是善良的女巫,这些“好女巫”常作为另一“邪恶女巫”对照组,其中最有名例子便是《绿野仙踪》小说及1939年改编电影中的善良女巫葛琳达,对照邪恶西国魔女埃尔法巴。后来美国作家Gregory Maguire重新从西国魔女角度讲述相关故事,被改编成著名音乐剧《女巫前传》(Wicked)。

即便形象逐渐变得善良,女巫依然像来自另一个世界,她们得以“融入家中”,就全赖60年代美国情境喜剧《神仙家庭》(Bewitched)。女主角Samantha身为女巫却爱上凡人,平日与普通家庭主妇无异,但只需一个响指,便能用魔法完成家务,又或是与丈夫吵架时将他关进地下室。自此,女巫便不一定身穿黑袍,分分钟只是你我身边衣著正常的邻居。

当然,说到女巫又怎能不提起《哈利波特》系列?小说自1997年第一部出版起开始热销,改编电影系列亦收获全球大量粉丝。书中女巫、巫师延续西方女巫经典形象,依然会熬魔药、施魔咒,但魔法成为教育一部分,术法是邪是正全由施术者决定。不同于往常作品中魔法代代相传,在《哈利波特》中,女巫也可以是麻瓜(即平凡人)出生,主角三人组中妙丽便出自牙医之家,在收到霍格华兹录取通知书前完全不知道自己是一名女巫。(顺带一提,上文提到《马克白》中女巫们吟唱的句子,后来成为了霍格华兹合唱团曲目。)

而女巫形象在传入日本后产生变化,不同于传统西方巫婆,在不少作品中以青春活泼魔法少女形象出现。日本第一部女巫题材动漫《魔法使莎莉》(《魔法使いサリー》)在1966年发行,作品大受欢迎,制作该作品的东映动画更在其后约15年间一口气制作9部魔法少女题材作品。魔女作品在多年发展后已经成为日本动漫独特类别,《百变小樱》、《魔法少女奈叶》、《光之美少女》等代表作多得无法简单列举。日本动漫中魔女多数形象正面,《美少女战士》更是爱与正义代名词,偶有如《魔法少女小圆》之类作品探索魔女黑暗面,但总体而言仍与早期西方女巫形象大相迳庭。

+1

多年演变后,女巫形象已经百花齐放。不知道今年万圣节,你又会不会在街上碰见几名女巫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