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法家徐三庚 书风违儒家理念而遭排挤︱冷气考古︱张锦发专栏
清末开始出现了很多大师,有吴让之、赵之谦、吴昌硕等,位位都是开风气之先,成为一代宗师,其中有一个人凭独孤一味跻身进了艺术的殿堂,但又同时成为大家眼中的异类——那就是金罍道人徐三庚。
文、图:张锦发︱原题:吴带当风徐三庚
他的书法个性张扬,张扬得来近乎跋扈,早年更被视为旁门外道,不少书法家、篆刻家甚至严禁学生学他的风格。然而是金子总会发光,今日不论中港台日也有不少追捧者。
徐三庚(1826年-1890年)的背景非常有趣,他出生贫苦农家,当时恰逢列强进入中国,又有太平天国运动爆发,国家一片衰颓,只好外出谋生,尝打杂于道观。观中道人有擅长书法篆刻者,徐得其传授,后半生便以鬻艺为生。而徐三庚得到道士指点的往事也非常像小说故事情节,就如一个傻小子得到绝世武功的秘笈,然后又得到神秘高手的点拨,后来终成为一代高手。那个傻小子就是徐三庚,那本秘笈就是我们之前提过的“九阴真经”——天发神谶碑,而那个神秘人是谁就不得而知。
书风把奇险推到极致
说完故事就要说正事。徐三庚的艺术风格很单纯,纯粹就是从天发神谶碑而来的,我们看到他临摹的四屏,或者是篆书创作的对联有很强个人风格,与天发神谶碑相比,并不是依样画葫芦式的临摹,更多时候是强化了原来的长捺、长按,把天发神谶碑应有的奇险推到极致,这种审美观显然违背了儒家思想强调的“中和”、“温润”,所以不难猜想当时会受到其他人的排挤,但这种心态又与我们现代人所追求的个性又很相近,所以今天他又受到了很多人追捧。
今天看到的徐三庚篆书墨迹,比如临《天发神谶碑》、书《出师表》、《东方朔赞》等成熟期篆书都非常有意思,我们看到他喜用浓墨起笔,远看起来是头重尾重,中间作水蛇腰,与同时代其他大书法家相比,比如吴让之是方圆交替,喜欢掺杂隶书笔法,但徐三庚却纯是以篆书字形入字(二人作品见下图),笔笔刚猛,多用侧锋,而且他行笔非常急,中间常常夹杂飞白,所以整幅字看起来常常充满张力,前人所谓如折古刀、如断金簪就是这个意思。
当徐三庚把篆书转入篆刻的时候,由于受印面限制,长捺难以舒展,所以他又会故意为之,把长捺屈曲、转折为横划,于是感觉有如阔袍大袖的高士一般,这种风格也为他赢来“吴带当风”的美誉。(注一)
但是这种风格与前人学篆刻求方正平直的心态大步相同,以前不少老师因此非常介意学生开头的时候学这种风格,为的是怕学生走偏了回不了头。所以综观当代篆刻家里面,有不少名家偶尔会创作一下,但是纯学徐三庚的人却也只是凤毛麟角。
顺带一说,在清末众多大书画家之中,徐三庚是其中一个曾经踏足过香港的名家,也有一枚传世的印章“弢园藏”记录了他游历香港的事迹。
注一:唐画家吴道子善画佛像,笔势圆转,所画衣带如被风吹拂;后人以之称美其高超画技与飘逸的风格。
【延伸阅读:敦煌遗书书法良莠不齐 有何值学习地方?|冷气考古︱张锦发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