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汉皇帝以外 谁人官印可称“玺”?︱冷气考古︱张锦发专栏

撰文: 张锦发
出版:更新:

谈起古玺印章,必须要弄清楚“玺”与“印”两个概念。

首先要谈——“玺”。

文:张锦发

“玺”其实就是印章,我们今天常说的玉玺、天子玺是受我们时代的认知,所以误把玺当做皇帝专用,其实不然。

卫宏《旧汉仪》说“秦以前民皆佩绶,以金银铜犀象为方寸玺,各服所好。自秦以来,天子独称玺,又以玉,群臣莫敢用也。”

所以可以知道,其实是自秦始皇开始,天子才独独称自己的印章为“玺”,百姓只能称印章,同时玺印因为材质不同,“玺”字可以写成“尓”,也可以写成从“金”、从“土”或者从“玉”字旁。比如罗福颐主编的《古玺文编》就收录了大量战国时代“私尓”,这些吉语印有圆形、方形,甚至有心形,形态多变。

今天按照学术界的观点,一般秦以前我们才叫古玺,汉则称为汉印,秦印与汉印风格有继承关系,所以两者也可以合起来叫“秦汉印”。

目前我们见到与秦汉帝皇有关而又有“玺”字的印不多,只有一枚汉代帝皇的封泥,名曰“天子信玺”,现藏于东京。其余汉代皇后诸侯王的印章则有“皇后之玺”,“淮阳王玺”、“广陵王玺”等,都是金或者玉的材质,数量也不多。

还有一个“文帝行玺”,但这个文帝不是西汉初年的汉文帝,而是南越王文帝赵昧,他也不是获汉室封为文帝,而只是在自己封地内僭越称帝而已。

除了中国境内以外,日本也有一枚18世纪出土的金印“汉倭奴国王印”,从风格来说与“淮阳王玺”、“广陵王玺”相近,现藏福冈市博物馆,这枚金印据考证应该系汉代中央政府赐予“倭奴”的诸侯王印,这枚印亦可以补足汉室与其他民族之间的关系。

说完“玺”字,就要说“印”字与“印章”。

甲骨文“印”字

“印”字最早见于甲骨文。罗振玉《增订殷虚书契考释》说“卜辞印字从爪,从人跽形,象以手抑人而使之跽。其谊如许书之抑,其字形则如许书之印”。所以印字从爪,象一只手压抑著一个跪著的人,它的本义就是抑压。甚至有观点,“印”字最早就是用来为奴隶烙刺青的意思。

【延伸阅读:理解秦系大篆特徴 石鼓文为何被误为周代文字?

先秦古玺中用“玺”字多,“印”字少。汉代因为“皇帝六玺,皆玉螭虎纽”的制度,士大夫乃至平民皆用“印”字,所以我们今天我们看到的汉印多数是某某印、某某之印章等。而“印章”一词又源于汉武帝笃信五德终始说,《史记•孝武本纪》记载汉武帝太初元年“更印章以五字”,因为“汉据土德,土数五,故用五为印文也。”譬如丞相印改为“丞相之印章”,其余公卿印不足5字亦一律加“印章”凑够数。比如“瑯琊太守章”、“偏将军印章”等,其中瑯琊太守章还是个金印。这种5字印风一直延续到新莽、东汉,比如新莽的“新前胡小长”就是沿用这种风格。

【延伸阅读:柳公权《玄秘塔碑》若迟半年刊刻 可能无法面世?

(专栏“冷气考古”每月刊出,图片由作者提供,标题由编辑撰写。本文标题为编辑撰写。本文不代表艺文格物立场)

作者简介︱张锦发,树仁中文系、复旦古籍所硕士,经营独立文房,目前在进行青铜镜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