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中环】当水不再流动……听雕塑家讲水的故事

撰文: 潘浩欣
出版:更新:

李小龙曾说:“Be Water,my friend。”小时候,我们听过小水滴的故事,讲述一滴水如何变成水蒸气、雪花、小冰块等,从中明白水的多变。本地雕塑艺术家李展辉为水的“善变”着迷,多年来以不锈钢材料呈现水的不同姿态。

李展辉以不锈钢创新作出凝固的“水”,图为作品《高山流水-系列169》(左)和《高山流水-系列168》(右)。(嘉图画廊)
李展辉作品《高山流水-系列171》,是一张特别的椅子,既在椅背呈现了水滴的状态,又在椅面上呈现波纹。(嘉图画廊)

“我钟爱大自然风景,山水给我宁静舒适的感觉。”李展辉多年来游历山水,亦经常观赏传统水墨画,并将变化无穷的自然景象融入创作。艺术家认为水是大自然和人类生活中十分重要的元素,水能孕育和滋润天地万物,因此特别喜欢以“水”为创作题材,创作出大小不同的不锈钢“水点”、“瀑布”、“湖畔”雕塑。他指,水会蒸发变成云,而云经过积聚化成雨点,是大自然定律,此种循环正如人类不断破坏大自然,最终恶果却返回人类自己身上。

他选用不锈钢作为雕塑的材料,因它具备如水面一般的反映效果,让观众观看作品时亦能看到自己,继而反思自己与自然的关系。他表示,“我们不应只看到别人,也要看到自己和周围环境,不要只懂批评别人做得不好,自己也要经常反思。”

“水”的形状变化万千,而艺术家运用坚硬的不锈钢,去凝固水的流动性,图为作品“高山流水”。(嘉图画廊)

除了在自然中提取创作灵感外,李展辉亦喜爱传统水墨画和诗词,他在今次展览的艺术家自述中,引用苏轼“题西林壁”的诗句去表明创作意念。他慨叹很多人“不识庐山真面目”,指我们对世间事物未能有完全的理解,未有真实了解内里的本质和全貌,希望观众能从心出发,多观赏大自然,从而得到内心的平静。

李展辉与作品合照。(嘉图画廊)

艺术家profile

李展辉,生于香港,为本地知名雕塑艺术家,1980年毕业于前香港理工学院设计系,1993年修毕香港大学校外课程部现代证书课程。李氏的作品曾于多个本地及海外展览展出,亦多次受邀委约创作公共艺术,其作品为香港艺术馆、香港医院管理局、香港赛马会等各大公共及私人机构收藏。

李展辉个展“易山易水”展期:即日至3月25日地点:嘉图画廊(中环云咸街31C-D 2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