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摄影展】朦胧山水中 能否看清当下中国面貌
一般以山水为对象的作品,无论是画作还是照片,大多表现生机盎然的意趣,惟中国摄影师张克纯的《山水之间》系列,继续呼应前作《黄河》,大部分作品选择在阴天拍摄,色彩如出一辙,有如添上一层雾霾。但张克纯直言:“这组照片比起色彩丰富的山水画更具有普遍性。”所谓普遍性,指的是日常,不必为山水上妆,只要记下最真实的模样。
高速发展的中国 风景明天或许不在
张克纯读广告设计出身,毕业后曾从事室内设计,但他不喜欢固定的工作,靠自由工作养活自己。2008接到一个拍摄项目,张克纯首次踏足黄河,沿著河边走着走着,便萌发拍摄黄河的想法。从2009年底开始,张克纯带着一台大画幅Linhof相机,骑着一辆折叠式自行车出门,跟着感觉走,从《黄河》到《山水之间》,一直透过拍摄山和水来审视当下的中国 。
《山水之间》纪录了中国黄山、三峡、重庆等多个地区,作品摄下游人在黄山上行走、在江边或广告牌下特设的桌椅子上呷茶、在三峡划舟等。照片里的高山、河流、人物、建筑相互对照,是纪录,也是见证,凝住中国在高速发展下的变化。张克纯自言:“哪怕是短暂的一瞬间,对于能在路上邂逅到的古典遗珍也感到倍加欣喜,而后来是深深的担忧,或许它们明天就不存在了 。”
浩瀚山水旁 微不足道的小人物
张克纯曾在访问提过:“处在高速变化的中国,正沉浸在一片繁荣的兴奋之中。在这个环境下,作为普通人实在微不足道。”在其摄影作品中,风景或人物总是充满距离感,不管是在自然山水,还是象征发展的景物之下,构图内的人物都显得非常细小,只能见其形,未能见其貌。
单看照片的第一眼,或会感觉摄影者与被摄者的关系疏远抽离,犹如一个站于远方观察的异乡人,事实却完全相反。拍摄过程中,张克纯跟被拍摄者做了一个置换,让原本为场境一部分的人物按动快门,自己填补其位置——《山水之间》展出的30余幅照片,每张都有他自己的身影。摄影师认为,处在当下的社会中,每个人总像既置身事外又身处其中,既是旁观者也是参与者,放下按快门的一刹快感,亲身走入画面之中,感受将更为强烈和复杂。
艺术家Profile
张克纯,1980年生于中国四川,现于成都生活及工作,作品曾在《时代周刊》、《BBC News》、《Telegraph Magazine》和《中国摄影》等媒体上刊登,曾获美国国家地理摄影奖、法国阿尔勒摄影展(Les Rencontres d'Arles)发现奖、法国Talents Contemporains大奖等奖项,作品亦得到中国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美国威廉斯学院美术馆(Williams College Museum of Arts)等美术馆及私人藏家收藏。
展览详情
《山水之间》
时间:即日至11月6日地点:La Galerie(中环荷李活道74号地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