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不反叛,只是调皮” 蓝丝带奖得主、Cult片大导铃木清顺逝世
“我的责任是娱乐观众⋯⋯我不是反叛,而是调皮。”日本电影新浪潮代表人物之一,著名导演铃木清顺于本月13日晚上因慢性闭塞性肺病于东京一家医院病逝,享年93岁。六十年代,他曾执导多部电影,当中包括经典Cult片(邪典电影)《东京流浪者》和《杀手烙印》。八十年代起,其电影作品在日本国内外均广获好评,如《流浪者之歌》令他获得日本蓝丝带奖最佳导演,亦在柏林影展上获得评审特别奖。生前最后一部作品,由章子怡和小田切让主演的《狸御殿》亦参与过康城影展。国际知名导演如昆顿·塔伦天奴(Quentin Tarantino) 、王家卫等均对他的作品都给予很高的评价。
风格大胆 曾入电影界黑名单
1923年生于东京的铃木清顺,曾于二战时应征加入日军的气象队。1948年起在“松竹株式会社”担任助理导演六年,后来他又加入当时重开的“日活株式会社”,凭流行音乐电影《港边干杯》正式成为“日活”的导演。
六十年代,他执导了多部充满实验性和超现实色彩的电影作品,当中包括1966年的 《东京流浪者》和1967年的《杀手烙印》。他尝试利用鲜艳的色彩、精致的场景和夸张的形象设计,又喜欢以Yakuza(日本跨国黑帮)为题材,作品中经常出现性、暴力和血腥的场面,以及对黑道情节的深刻描述。这种大胆而强烈的风格也奠定了他后来的拍摄方向,不少人更形容他的作品是揉合了pop art(普普艺术)和“pulp”的元素。(注:Pulp一词源于三十年代的欧美杂志,故事通常包含诡异、动作、惊悚等元素)然而“日活”认为他的电影“难以理解”,多次要求降低制作成本。1968年,在完成《杀手烙印》不久后被解雇,他对“日活”提出了不公平解雇起诉。虽然他获得胜诉并于庭外和解,但后来十年都因此事被其他电影公司列入黑名单。不过,此事的发生间接推动了日本独立电影的发展,铃木清顺八十年代的名作《流浪者之歌》亦是在独立电影组织“艺术电影院联盟”(Art Theatre Guild)的支持下发行。
八十年代重回影坛 作品受国际注目
蛰伏多年,铃木清顺于1977年重回电影界,为“松竹”电影公司执导《悲愁物语》。八十年代,他以超现实的鬼怪电影三部曲《流浪者之歌》、《阳炎座》和《梦二》,得到了日本电影市场的认同,《流浪者之歌》亦令他先后获得日本电影界最高荣誉之一的蓝丝带奖,以及柏林影展特别奖。1990年,铃木清顺获日本政府颁发紫绶褒章,其电影书籍及DVD亦在九十年代发行到国外,引起了国际影迷的注目。不少著名导演对他的作品都给予很高的评价,甚至受其电影启发。
例如在《东京流浪者》中原为杀手的主角因要金盆洗手而遭到黑帮的惩罚,而塔伦天奴的《标杀令》(Kill Bill)中,原是职业杀手集团“毒蛇”成员的主角“新娘”亦因退出集团在婚礼上遭到追杀,而且两部电影开场都拍摄成黑白电影。亦有影迷认为,《标杀令》中O-Ren Ishii的“House of Blue Leaves”总部设计也是参考《东京流浪者》的场景。此外,澳大利亚导演Baz Luhrmann曾形容他为一名“能预知未来”的导演,美国独立电影导演Jim Jarmusch则将他比喻为“日本Samuel Fuller”,铃木清顺却笑指《鬼狗杀手》(Ghost Dog: The Way of the Samurai)中的角色要死于街头,对日本人来说并非好事。
获得国际电影界的肯定,铃木清顺成为了cult片界的代表人物,然而他的健康状况却每况愈下。继2001年将《杀手烙印》重制成电影《手枪歌剧》后,他于2005年执导最后一部作品。虽然由章子怡和小田切让主演的音乐剧《狸御殿》曾参与康城影展,但铃木清顺于电影上画时亦向传媒透露自己的健康状况很差,不能继续制作电影。2011年出席公开活动时,更要坐上轮椅和配戴氧气喉。对于自己“迟来的成功”,他曾经这样形容:“是我的电影太早到或你的时代太迟来。”
前些年,美国标准收藏(Criterion Collection)修复了其部分作品,这些作品可于网站FilmStruck付费观赏。
铃木清顺最后一部电影《狸御殿》,由章子怡和小田切让主演
铃木清顺60年代作品《杀手烙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