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班牙海底艺术馆“开馆” 打开通往另一个世界的大门
自去年在西班牙兰萨罗特(Lanzarote)的海底放置第一个雕塑起,用了差不多一年时间,英国艺术家Jason deCaires Taylor上个月终于完成所有雕塑的海底安置,“大西洋艺术馆”(Museo Atlantico)也随之正式“开馆”迎客。为了这个计划,Jason三年间创作了300多个人型雕塑,他们在海中都闭着眼睛,各有神态和动作,有人打秋千,有人在拍照,营造出怪异的气氛。若有兴趣游览这个海底艺术馆,主要有两种方式,一是潜入水底,另一则是乘坐船底透明的船。很明显,前者适合胆子比较大的人。
欧洲首个海底艺术馆 为海洋生物造新家
Jason不仅是一名艺术家,也是一名经验丰富的潜水爱好者,他一直关心海洋、环境生态,多年来铸造雕塑放在户外展示,如大英博物馆、森林、悬崖等。最让他着迷的是雕塑如何与环境产生关系,例如,在清晨时份,露水落在人像的面孔上,形成“人像流泪”的感觉,而雕塑每天都会有意想不到的效果。“虽然多年来做了不少雕塑,我总觉得作品有些缺失。”Jason说,“当我潜水时,我发现了人工珊瑚和它们的用途。如果我将艺术放置于海底,让作品有其功能性(成为人工珊瑚),同时亦富有艺术性的美感,那是多么有趣的事!”
于是,他开始设计不同神态的人像雕塑,2013年完成第一组雕塑装置,直到今年1月,终于完成整个“大西洋艺术馆”海底艺术计划,前后总共创作了十二组雕塑装置。没有真正的场馆,也没有人在门口收门票,“大西洋艺术馆”誉为欧洲第一间海底艺术馆。多年来,Jason在全球不同地方“建立”了多间类似的海底艺术馆,如位于墨西哥坎昆市的坎昆水底艺术馆(Cancun Underwater Museum),早于2010年已完成计划,当中展出的500多件雕塑,由Jason以及五位墨西哥艺术家创作。
Jason希望透过创作让更多人关注海洋生态的议题。他在艺术家自述中表示,自然珊瑚经常受到破坏,如海水温度上升、海水酸度改变、农业化学的污染等,大幅减少了海洋生物的凄息处,人们开始引入人工珊瑚。他在创作中使用酸碱值自然的水泥,没有应用有毒的化学物料,而且作品在海水中长期浸泡也会不断产生变化,最后真正成为海洋生态的一部分。自去年安置第一座雕塑以后,已吸引了沙甸鱼等不同鱼类在周围游弋,起到了人工珊瑚的作用,为海洋生物创造了“新的家园”。
“这次创作计划十分特别,我尝试以多组作品去诉说不同的社会议题,有作品关注气候转变,有的关心难民问题。每组装置在诉说一个故事,描绘当今社会所关注的议题。”
真人倒模 海底反映陆上社会议题
大西洋艺术馆中的300多座人像雕塑,全部都合着眼睛,像在沉思、反醒事情。“所有雕塑以真人倒模而成,合着眼睛除了是制作时为了保护真人的眼睛外,我也想让人像呈现梦幻、永恒的特质。”Taylor又表示,每个人像代表世界中的某一类人,希望作品产生社会各方的多元对话。他刻意以活生生的真人倒模的技术创作,也是为反映有血有肉的人类本质。
“我尝试以多组作品去诉说不同的社会议题。每组装置在诉说一个故事,描绘当今社会所关注的议题。”Jason不单关心大自然生态,亦关注人道议题,作品《 The Raft of Lampedusa 》中,数位难民人像坐在或躺在浮艇雕塑上,面露失望、悲哀之情,描绘了中东难民离开家乡并前往欧洲的惊险旅程;而这个作品同时也是向19世纪法国画家西奥多·杰利柯的《美杜莎之筏》(The Raft of the Medusa)致敬,原作描绘法国海军沉船后在木筏上求生的场面,画作在画家英年早逝后成为罗浮宫的藏品。
大西洋艺术馆资料:
地址:C/C La Mulata, Calle Lanzarote 1, 35580 Playa Blanca, Lanzarote, Canary Islands FB:www.facebook.com/MuseoAtlantic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