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摄影展】《人的庄园》用动物园比喻社会:人类只是笼中物

撰文: 潘浩欣
出版:更新:

在反乌托邦小说《动物农庄》中,农庄的动物推翻人类统治,成为庄园的新主人,牠们原本希望实现所有动物一律平等的理想,可是最后却重新回到了高压统治。台湾摄影师周庆辉受《动物农庄》的启发,花了5年时间拍摄《人的庄园》。周庆辉认为,人类社会存在种种规限,其实和动物园无异。

《人的庄园9号》,反思性别定型。(La Galerie)
《人的庄园1号》,反思社会对于塑身的身体美学。(La Galerie)

为什么一辑相要用5年时间去拍?

原来,周庆辉花了近一年时间,才说服新竹动物园和高雄寿山动物园借出场地拍摄。他前后召集了四十人的团队,包括演员、化妆师、场景设计师等等,整个拍摄计划耗资超过七百万台币。周庆辉与太太甚至向银行作楼宇按揭,其投入的资源简直可与美国著名摄影师Gregory Crewdson媲美——两人的拍摄费用如制作电影般高昂。周庆辉用8x10吋彩色大片幅底片制作,印制出来的大照片让人能看清影像的细节。

他曾说:“很多摄影人是拍完照片才开始组合构思,而我是先有摄影计划才进行摄影工作。”

周庆辉用摆拍(Staged Photography)的方式去拍摄《人的庄园》,拍摄前期精心挑选演员和道具,事先设计好拍摄的一草一木,务求制作出超现实效果,让人观赏大照片后,反思内里的情景是现实抑或是梦境。作品描绘了现代人生活中遇到的规限,将这些规限分成三类,包括身体意识、生存意识和集体行为意识,例如我们对于身体的看法,经常受肥瘦美学的影响;现代人因生活压力大而患上各种情绪病;此外,我们亦受科技通讯、金钱与权力所限制。

《人的庄园6号》,反映情绪病患者的无助。(La Galerie)

艺术家将现代人的各种烦恼安置于动物园的实景中,可笑的是,动物园中没有动物,人类反而成了“被凝视的动物”。周庆辉在《人的庄园》幕后纪实的纪录片中说:“动物园是个有趣的空间。对小孩子而言,它会带来欢乐;那也像一个诺亚方舟,把很多动物都集中在一个区域里面。当然也有保育的意味,是让小孩子认识动物的场域。换另一个角度来看,它也把动物眷养起来,有一种美丽与哀愁的感觉。”

周庆辉的创作是借用动物园来比喻人类生活。他说:“这次主题虽然叫动物园,可是我在利用动物园的场景,来讲现代社会里面发生了的现象和问题。因为动物园有笼子,笼子代表了一种被束缚,可是束缚并不代表不好。其实现代的生活本来就有很多限制,我们人以为自己很自由,其实在某程度,它冥冥之中有一些规律、一些约束。”

《人的庄园2号》,反映现代社会中商品的大量复制和生产。(La Galerie)
《人的庄园3号》,反映老年人的问题。(La Galerie)
《人的庄园8号》,反思科技是否为人类带来了更好的沟通。(La Galerie )
周庆辉工作照(La Galerie)

艺术家profile

周庆辉,1965年出生于台湾,毕业于世界新闻专科学校,兵役退伍后曾在《首都早报》、《新新闻杂志》从事媒体工作,曾获得自立报系台湾新闻年度新闻摄影奖(图片故事类)、金鼎奖摄影类奖项、台北市政府文化局美术类奖助等。其作品曾在世界各地展出,也得到国立台湾美术馆、广东美术馆等收藏。

《人的庄园》

日期:即日 至 2017 年 2 月 5 日地点:La Galerie(中环荷李活道74号地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