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不同首届毕业展】艺术想象与生俱来 无关乎智力与肢体能力

撰文: 翟启豪
出版:更新:

梁日洪是“爱不同艺术”(i-dArt )艺术课程A班的第一届毕业生。他于课程早期的作品,常与死亡意象有关,画中经常出现十字架、棺木和坟墓。导师和职员尝试了解,发现日洪对死亡的好奇心源于身边离世的院友,更加担心死后哥哥不会前来拜祭。第一学年的暑假,“爱不同艺术”为日洪于万国殡仪馆举办“死亡画展”,展出一系列由日洪创作与死亡有关的作品。导师王建衡深信,不同能力的朋友能够透过艺术抒发个人情感。经过三年的艺术创作,或许日洪仍然对死亡有很多想法,但作品中与死亡有关的元素已逐渐消失。

学员郑嘉恩喜欢剪贴,创作过程非常投入,透过独特的创作手法表达简单的意念,反映出自己眼中的香港。(爱不同艺术)

随时调整的人性化课程 发挥不同艺术特质

第一学年的暑假,“爱不同艺术”为日洪于万国殡仪馆举办“死亡画展”,展出一系列由日洪创作与死亡有关的作品。(爱不同艺术)
学员文婉珍作品简单,两三年间都以“鱼”作题材。(爱不同艺术)

“爱不同艺术”高级艺术发展主任魏贝妮亦坦言:“与其说这三年是他们的艺术训练,倒不如说这是整个团队的共同学习。” 学员的不同为她带来很多启发,反思如何为不同能力人士制造平等的机会,为他们提供更生活化及以人为本的艺术教育。

第二届艺术课程正进行第二个学期,同时第一届的毕业生仍然会定期回到工作室创作,亦会与职员和社工计划个人未来发展的方向,逐步走出课室。然而,基于资源上的限制,两届学员只能共用工作室,对现时的教学有直接影响。“课程收取的学费对于学员来说已是十分昂贵,但爱不同艺术的收入仍难以补贴材料上的支出和导师及员工的薪金。”未来能否继续开办第三届的课程,对于爱不同艺术来说,仍是一大难题。

毕业展的延伸——“谁・作?”

基于智障艺术家认知能力上的限制,举办团体介入策展过程是难以避免的,然而过程中的介入是干预还是帮助?“爱不同”希望藉“谁・作”互动学习期与有关业界及公众交流,探讨如何为不同能力的朋友呈现属于他们的创作意念,保障他们的自主性和权利。

 

“爱不同艺术”艺术课程毕业展

日期:即日至1月15日

地点:香港兆基创意书院展览厅

“谁・作”互动学习期

日期:3月1日至4月2日

地点:爱不同实验所(湾仔摩理臣山道78号永祥大厦后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