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国际电影节】世界经典再现银幕 4K修复李小龙电影
在这速食时代,生产的速度快了,淘汰的速度也快了,经得住时间考验的东西愈来愈少。文化需要累积,但在累积的过程中,时间却以它无可抗拒的力量,摧毁了那些承载著人类智慧的物件。电影也同样要面对时间的考验,除了电影创作本身能否跨越时间成为经典之外,也包括承载电影的介质能否妥善保存下来。感谢那些从事电影修复工作的专业人员,让那些久远的、在我们出生之前就有的电影,以新的面貌带到我们眼前。
百看不厌的世界经典
今年香港国际电影节(3月21日至4月4日)将带来8部来自世界各地的经典修复,以及4部李小龙电影修复版。记得去抢票,感受一下那跨越时间的影像魅力。
8部世界经典拍摄于不同时代,展现出不同的电影魅力。1916年的《党同伐异》(Intolerance),被认为是美国电影之父格里菲斯最具野心之作,虽然当年票房不佳,却得到了时间的认可,成为最伟大的默片之一。苏联蒙太奇祖师爱森斯坦的《俄军抗德记》(Alexander Nevsky, 1938),将古俄罗斯的壁画、建筑以及普罗高菲夫的古典音乐共冶一炉,是蒙太奇电影中的经典。英国导演大卫连的《齐瓦哥医生》(Doctor Zhivago, 1965),改编自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巴斯特纳克的同名小说,电影拍得浪漫哀怨动人,成为史诗爱情片中的不朽之作。
1973的《想当年》(Amarcord)是意大利导演费里尼的半自传电影,电影呈现了二战前意大利的风光,没有跌宕起伏的戏剧冲突,却值得慢慢咀嚼。侯孝贤拍摄于1983的《风柜来的人》,则带来80年代台湾南部的记忆,也是导演奠定其地位的作品。菲律宾导演连奴布洛卡的《英思安》(Insiang, 1976),描述了马尼拉贫民窟的生活,是第一部获邀参加康城影展的菲律宾电影。
比利时导演桑堤艾格曼的成名作《主妇日志》(Jeanne Dielman, 23 quai du Commerce, 1080 Bruxelles, 1975),被视为真正的女性电影;与之相对,美国导演马田史高西斯的《盗亦有道》(Goodfellas, 1990),则带着强烈的男人味,是美国影坛继《教父》(The Godfather, 1972)之后另一部描述黑帮的经典电影,但在风格上又和《教父》形成鲜明对比。
此外,电影节也将带来4部经过4K数码科技修复的李小龙电影:1971年《唐山大兄》、1972年的《精武门》和《猛龙过江》,以及1978年未能完成的遗作《死亡游戏》。这几部电影曾令香港功夫电影风靡世界,如今数码修复的高质素影像下,我们再次欣赏到这位武术家在银幕上的英姿,记住他为香港电影乃至世界电影所作出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