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悬案】众里寻他千百度 蓦然回首 谁人正在灯火阑珊处?

撰文: 中和出版
出版:更新:

〈青玉案.元夕〉辛稼轩
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宝马雕车香满路。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
蛾儿雪柳黄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去。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词的收结是:“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那人是谁?这实在不必猜。赏词,可凭自己的意念仔细采发,可就多种角度而欣赏词作的风华。优越的词曲,都具多元欣赏的条件,辛稼轩(编按:辛弃疾)这首〈青玉案〉更是个中翘楚。

“谁人正在灯火阑珊处”第一说:请容许辛稼轩有浪漫的爱情

〈青玉案.元夕〉作于宋孝宗淳熙元年(1174年),辛稼轩三十四岁。当时他在临安。我们姑且想像稼轩于元夜约了情人相会。这种情怀,北宋有一首〈生查子〉的,不就写过“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二十字的浪漫温情吗?

稼轩约了他的情人,在柳梢下、花灯前相会。临安元夜如市,抱柱的尾生也不能守在一地而不动。在人潮里,稼轩与佳人一下子就失却了方向感,流水一样的四处淌动。散乱在人海里、焰烟中。

稼轩的佳人,是怎么样的可人儿?

他的情人清雅脱俗,凤箫鱼龙不沾其宁静娴逸,俗粉涎香反污其玉骨冰肌。灯火如昼,烟火如星,不及贞洁的荆钗裙布;元夕推销的宝马雕车,反落后于莲步温文。稼轩等候的就是这样的佳人。

不巧的是,元夕迎节的人太多,约见的原地人旺灯狂,佳人不堪驻步。光影纷杂,人马喧嚣,稼轩找了又找,千寻万觅,芳踪杳杳,稼轩有点彷徨,有点失望。情郎盼意无凭,玉壶光转尤急,灯前四处觅寻,柳下惆怅踯躅,终似一无所得,正想放弃敛袂而行,“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失望里骤得的惊喜,那真是大喜过望啊!爱情就是偏弄曲折,好作离奇。此时撕心裂肺,顷刻又我爱卿怜。这个收结,太美妙了!

这样的情节,是写予十五至二十岁的青年男女看的;这也是对〈青玉案〉词的第一重品味。

【相关文章:从截图“我全都要”到二次创作:欣赏抽象艺术唔系咁难(按图预览)】

+29

“谁人正在灯火阑珊处”第二说:辛稼轩在等待同袍,期待知音

〈青玉案.元夕〉作于宋孝宗淳熙元年(1174年),辛稼轩三十四岁,官任司农寺主簿。当时南宋的半壁江山已维持了五十年,而高宗、孝宗及朝臣们仍多愿偏安江左,不思恢复,因而强敌压境,国势日弛,辛稼轩审较形势,欲补天穹,却恨仍官任主簿司农。故而以满腹忧思、愤懑,融注其激情、怨恨,交织成这幅元夕求索图。

上阕写个焰火春灯,鱼龙舞夜,热闹的气氛里,来人都是宝马雕车,珠光宝气的。稼轩寻找的,却在灯火阑珊处。看来似是故作强烈对比,或另有别情。

这里写的,正暗暗地描绘着:茍安是特级的麻药,江左的欢乐掩盖了人的斗志。自岳飞枉杀、世忠束手,换来了五十年的安逸,鱼淡忘了牠们的旧池,龙错记了应处的故渊;宝马雕车香满路,朱门酒肉响箫声,整座江山没有金柝铁衣的固守严防,他们忘记了“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警箴。稼轩深恐赵宋的辉煌,只是元宵一夜的花灯,此刻放了,转眼就要收了;宝马雕车、蛾儿雪柳的春夜狂欢,瞬间怎敌他秋来风急,定必吹落如星如雨。

然而,救国卫土,不是一个人之事,稼轩着实要找一个同志,觅一位知音。但在举目混浊的世情里,要找个清劲的人;在众人皆醉的时局里,找一个清醒的人,尤其在临安的朝堂里,难啊。

但,这个心志、这种精神不能淡却,找一个同心同德的斗士不是全无可能,就是凭着这点倔强和坚持,正好在遍寻不觅之际,老天爷慈悲,“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旨意积极,这样的情节,是写给大家看的,相互勉励着的;这是〈青玉案〉的另一种品味。

“谁人正在灯火阑珊处”第三说:不许他人加入,“那人”恐怕就是“自己”的化身

〈青玉案.元夕〉作于宋孝宗淳熙元年(1174年),辛稼轩三十四岁,官任司农寺主簿。这个主簿的职责,是记录官仓粮食的数量,费神而不能稍懈。而稼轩是要金戈铁马,北伐狂虏,气吞万里如虎。“那人”,正是辛稼轩自己的写照,他不甘寂寞,不甘伏枥,纵然已是灯火阑珊之时,他仍悄立在夜深的一个角落里,等待着一声呼唤、一种共鸣。独立不群的辛稼轩,面对璀璨的元宵,他一肚子的愤懑,一眼睛的看不惯,他就守在那里,沸涌着一腔热血,等候着时代的呼召。

梁启超先生《艺蘅馆词选》所说这首词是:“自怜幽独,伤心人别有怀抱。”就可以放在这个层面作理解。

别有怀抱,也就是一种形象突出的思想境界,内里蕴含着广阔的象征意义,愈了解辛稼轩,愈多读稼轩词,再从其豪放的气息中穿透其婉约的笔致,就会有更多了解,更多的共鸣,尽管辛先生已与你相距九百年。

意识积极进取,斗志锋利坚强,这样的情节,是要剖开自我,感染九百年后的我们,这是〈青玉案〉的另一种精神感召。

【相关文章:笃姬、龙马传、真田丸 NHK大河剧唔只武士剧历史剧咁简单(按图预览)】

+12

“谁人正在灯火阑珊处”第四说:甚么人都不是,“那人”只是“理想”的化身

这是词的臻极之境,即如王国维先生所说的:这是第三种境界,即至高的境界。那是一种“悟”的境界。静安先生云:

古今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过三种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此第一境也。“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此第二境也。“众里寻他千百度,回头蓦见,那人正在、灯火阑珊处。”此第三境也。此等语皆非大词人不能道,然遽以此意解释诸词,恐晏、欧诸公所不许也。
王国维《人间词话》

静安先生又说:“幼安之佳处,在有性情,有境界。”

所谓“悟”,就是综合种种情景所描,意念所系,融合其毕生意愿,奋发目标,融和归纳,铸炼成一语的精华,一理之不朽。但词中所喻的“理想”,是稼轩心魂最深处的秘隐,这理想是甚么,不必说,也很难说,这是稼轩自家心中的事,你能了悟,是你与词人心灵相通;你不能了解,也无须勉强,因我们到底相隔了九百年。面对眼前的人,尚且不易了解,何况写入词中,距离千载的一种“理想”。虽然如此,但稼轩的理想必然是“心系家国”,则似可断言。

此词旨意积极进取,意识坚强,这样的内容分析,是要剖开词心,发射光芒,这“心”是一个人的理想化成高悬的理念,是一种指导的方向,一种含蓄的南针。含蓄,故隐喻多,故能适用于你我,适用于南宋全民,也适用于今日的教育。

或许有人反问,以上的说法真的就是辛先生当年填词的情怀吗?这可说不准。但我认为作这样说,是对得起辛先生的。

最后,还须补充一说的,就是:词中繁华热闹的情景,绝不是用来与“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作对比,而是用来垫底、陪衬的。因为稼轩心中没有这些火树银花,鱼龙歌舞(景象),甚至连宝马雕车,蛾儿雪柳,金缕暗香(人物),也不过是阵阵一吹即落的星雨,这些繁华热闹,只看在眼里,不放在心中。

“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宝马雕车香满路。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 蛾儿雪柳黄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去。”这四十七个字,都是背景的陪衬,它要陪衬的,是四个字的另一背景:“灯火阑珊”;而这四个字要衬托的,只有两个字:

“那人”。

全首词最动人的动作,不是“夜放”、“吹落”、“香满”、“声动”、“光转”、“鱼龙舞”、“暗香去”,也不是“寻他千百度”,而是“蓦然回首”。这是整个宋词里最动人的一次“蓦然”,最可贵的一次“回首”。回眸所见,几许惊喜、几多辛酸、几阵思疑,几乎是千种味道,就这样一下子的涌过来。这一回头,推倒花树,弹落星雨,尽空宝马雕车,窥破凤箫鱼龙。词人眼里再没有蛾儿雪柳黄金缕,耳里不复听见笑语盈盈。那是一种“悟”的境界。

这种艺术锋磨的“回马枪”,辛稼轩就舞弄得很见工夫。如他的〈破阵子〉,最后一句“可怜白发生”,就挑下了“醉里挑灯看剑”至“天下事”、“生前身后名”等等的积极造作,笔力万钧!

南宋‧刘克庄《后村诗话》云:“公所作,大声镗𨱏,小声铿鍧,横绝六合,扫空万古;其秾丽绵密处,亦不在小晏、秦郎之下。”刘先生是稼轩的后辈,此处赞言有溢美之嫌,但这首〈青玉案〉的秾丽绵密处,实不在晏几道、秦少游之下,他说对了。

2019年10月30日晚上7时50分完稿

(编按:以上内容节录自《文言课堂的点翠飞花——新高中文言文指定课文注释及简说》。)

书名:文言课堂的点翠飞花——新高中文言文指定课文注释及简说
作者:郭汉扬
广东澄海人。1950年11月28日生。香港中文大学(新亚书院)甲等荣誉文学士、哲学硕士。自2005年,即任教职于香港城市大学及香港公开大学,业已荣休。曾为香港公开大学编写现代文学课程,与郑滋斌教授合编《中国文学史精要》,及出版中学预科中国文学科教材。著有《天人的绝构 学术的嫏嬛——流泪说敦煌》、《郁达夫年谱》。

【本文获“中和出版”授权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