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戏剧】最后一名死囚的故事:死刑是一赔一的公义还是制度暴力?

撰文: 杨文娟
出版:更新:

近期香港社会讨论最多的,是何谓法治、何谓暴力。如果法律永远正确,为何法律又可以“死刑”剥夺一个人的生命?每年的10月10日是世界反死刑日,今年将是第15届。而香港早在1993年已正式废除死刑,自此死刑与我们无关。新晋剧团“演员的自我搔养”不同意这个观点,重新挖掘这个议题,以香港最后一名死囚的真人故事,尝试探讨“死刑”本质上隐藏的制度暴力,延伸至讨论近年香港人捍卫公义的盲点。

当年黄启基处死的新闻。(演员的自我搔养FB)

反思演员的意义 成立剧团后首个演出 剧团名为“演员的自我搔养”,身兼编剧和演员的许晋邦指他们思考演员的意义,所以演出中会与观众玩游戏,通过演员“既入且出”的状态,呈现两个层次,“例如面对社会很多事,你过份投入,没有跳出来审视自己的空间,很危险;过份地抽离,也太离地。所以我们觉得这个状态很适合自处。思考、面对背后发生的事。”

剧团注册成立后,顺利获得艺发局的资助。(演员的自我搔养FB)

剧团的骨干成员,全是2012年至2014年的演艺学院毕业生,还没有注册成为非牟利团体前,已经以“演员的自我搔养”名义进行过一次栋笃笑和三次的创作,这些创作都是自身出发、个人层面的故事,如感情及失恋,甚至一个三十岁的男人在社会面对什么。“讲自己的故事,你会好有Feel。”但说得太多,他们也感到淡而无味,“作品涉及的层面不够阔和深。” “作为演员,最终我们也要问自己一个问题,为何要演下去?自我搔痒完,自己想怎样?”许晋邦说,身为演员,必须思考借住这个身份可以做什么。上年,他们正式成立团体,并成功获得香港艺术发展局资助。“成团后第一个作品,尝试探讨社会层面、意义较大的主题,出现了《一赔一- 香港(暂时)最后一名死囚》的意念。”

剧本由许晋邦改编,故事讲述1966年越南藉男子黄启基因结婚需要钱而打劫,杀了保安员,被判死刑。代表律师是英国籍的大律师贝纳祺(Brook Bernacchi),他以英国在 1965 年废除死刑为由,为黄启基开脱死罪。最终,法庭以“理据不足”维持原判,黄启基被问吊处死。 2013年是废除死刑二十周年,中大的大学线做了一个专题,因此团队在资料搜集上,得到中大的大学线帮助,找到黄启基的堂姐黄娣和当时看守黄启基的退休惩教高级职员。参考网上有剪报,也联络了香港国际特赦组织得到当年的立法文件参考。“我们开始愈来愈清晰整件事情的实相。”监制及演员黄钰基说。

+5
那悬在犯人头上的绞绳,是公义还是暴力?(吴炜豪摄)

质问死刑和谋杀之别 进而探讨生与死 死刑表面上是罪有应得,但许晋邦思考,“谋杀是不合法和不道德,死刑是合法和道德,其实死刑与谋杀的本质是一样的,都是剥夺另一个人的生命。”这个盲点也令他们审视当下的社会撕裂。他们强烈感受到社交媒体所隐含的暴力和自我审查,异化人和人的关系。他们举出了一个十分具说服力的例子,“有些大是大非的事发生了,如果你想发表自己生日的庆祝照片,你也会想想会否不太恰当。一个按钮便决定了朋友和非朋友,是否扭曲了朋友的定义?”

日本导演北野武的《超思考》探讨到废除死刑的问题。(书封面)

这个矛盾令他们反思,“我们高呼争取自由时,其实有否扼杀别人的自由?争取公义时,到底我们秉持公义的名衔做的事,背后的性质是什么?”

探讨死刑,许晋邦说其实是探讨生与死。“当今世代,生命太吊诡,每个人看生命也不同。”雨伞运动后,年轻人的无力感;香港物质富裕,不太容易饿死,令人觉得生命是必然的,有权选择结束生命。“跟着这个大氛围,每个人与死亡也很近。” 日本导演北野武的《超思考》一书讨论日本应否废除死刑。“他提出一个论点很有趣,如果接受死刑的人根本不怕死,视死亡为无物。那死亡作为惩罚,有没有意义?”许晋邦说,。“再延伸下去是人如何看自己的生命。”

排练现场

+9
《一赔一》也涉及对身份的反思。(吴炜豪摄)

身份问题是香港永恒的问题 案件的其中一个要点是角色的身份问题,黄启基是越南籍,大律师是英国人。其中有一句台词让黄钰基印象深刻,“你帮我什么,你是英国人,我是越南仔,这里是香港,你代表我什么?” 黄钰基指,香港人找不到自己的身份定位是自古留传,甚至他父亲也不记得最后一名死囚是黄启基,“死咗都唔知咩事”,因此希望把过去被遗忘的事搬上舞台,提供以古鍳今的空间。

《一赔一》的导演钟肇熙、监制黄珏基、编剧许晋邦(左起)。(吴炜豪摄)

不同剧团合作 80后求共存 《一赔一》找来另一年轻剧团“穷人志”的钟肇熙导演,钟肇熙笑指自己今年有一套《乱世三部曲》,包括已演出的天边外剧场“新导演计划”中导演的《卡缪.义人》、年尾上演的《培尔金特》,和《一赔一》。

黄钰基希望与同代的创作者合作,因为前辈可能太有想法而不必容纳他们的幼嫩想法,让幼苗互相的碰撞。“Rocky(黄钰基)很想初成立的团体互相帮助,可能我们帮他们做戏,他们帮我们导戏,对生态来说很好,能够彼此成长。”许晋邦补充。 “不要单打独斗,虽然没有敌对的成份,但如果大家各自做自己的事,最终只会衍生成为资源争夺,因为饼只有那么大。不如开一扇门,一起合作,共同面对那个困境,互相帮助。其实说到底,很落地,我们能否共存?可否令大家生存得不要太辛苦?”

《一赔一——香港(暂时)最后一名死囚》

日期:9月15至17日8PM;3PM地点:葵青剧院黑盒剧场票价:$180(正价)|$150 (优惠)票务查询:3761 6661节目查询:9717 05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