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裔旧代表与亚裔新代表:Jimmy O Yang眼里的成龙|林纶诗专栏

撰文: 林纶诗
出版:更新:

美国栋笃笑华人Jimmy O Yang上载与成龙合照,被香港人取笑,一是说成龙不是好人,二是笑和成龙合照的人都会星途坎坷。虽然社交媒体已流行多年,很多看法和意见早已经全球一体化,但关于成龙,海外和本地 (或香港?) 华人对他的印象落差还是十分大! 不只一次看到香港网民会“教育”海外人士成龙不济,但这么多年来,他在海外还是十分受欢迎。
文:林纶诗|原题:亚裔旧代表与亚裔新代表:Jimmy O Yang眼里的成龙

美籍香港笑匠Jimmy O.Yang在社交媒体分享与成龙的合照。(Jimmy O.Yang IG图片)

换个角度去看,要明白Jimmy那一代的香港人/华人在北美长大期间,所谓的Asian Representation (亚裔代表) 只要一个,就是成龙。那时候,在荷里活大电影里可以做主角的,最红就是成龙。虽然很多华人一早移民北美,但其实当地人不太认识香港 (很多也分不清中国人和韩国人和日本人),而成龙不单是中国人,也是香港人 (Jimmy是香港移民过去的) ,成龙不只是儿时偶像,也是我们唯一可以告诉当地人“什么是香港”的代表。我还记得当我告诉北美的中学老师 (白人) 我是天主教徒时,他一面困惑地说,我以为香港只有寺庙。后来,他知道香港还有成龙。那时候正值1998年。《Rush Hour》获得极高票房,成龙还登上TIME时代杂志封面。

成龙凭《火拼时速》系列在荷里活走红,相隔11年终于落实开拍第4集。

流行文化是海外华人的舒适圈。无论去到那里,还可以听广东歌,睇TVB剧 (那时候真是独大),但电影不多上映,可以在正途荷里活电影里看到香港人,是一件很特别的事情。Jimmy跟我是同代人,八十后,我在北美的香港同学,如今仍视他如一个珍贵的存在,我虽然对他感觉不大,但无论过了多少年,还是深刻记得在加拿大的大银幕看《Rush Hour》的感觉,尤其是成龙和Chris Tucker唱美国歌手Edwin Starr经典歌曲《War》的一幕:

//War, huh, yeah
What is it good for?
Absolutely nothing, uhh
War, huh, yeah
What is it good for?
Absolutely nothing
Say it again, y'all
War, huh (good God)
What is it good for?
Absolutely nothing, listen to me, oh//

戏中Chris Tucker还教成龙黑人口音“y’all”,不应读为“you all”。他教他说英文,他又教他功夫伴舞,是非常深刻的一场。对当时尝试染上美国口音的我而言,十分有共鸣。

Jimmy O.Yang早前亦主演电视剧《内景唐人街》,饰演剧集男主角。(《内景唐人街》剧集剧照)

由九十年代至今,海外华人为“Asian Representation”努力,开一间唐人超市、拿一个神童数学奖学金、写一本移民心声小说,都是华人争取“被看见”。而在流行文化中,成龙背著中国功夫和华人身份上到国际舞台,对海外八十后华人的成长是无可替代的。所以,我们应该理解Jimmy,他自己现在也是Asian Representation的重要一员——虽然他笑说别无选择,除了华人之外,他可以代替另一个族群吗?

没错,除了成龙之外,那段时间有另一个亚裔代表吗? 历史始终是历史。

(专栏“歌曲心头好”隔周刊出,图片为编辑所拟。本文不代表艺文格物立场。)

作者简介|林纶诗,80后中大人,钟爱香港流行文化。写过乐评、做过评审,最喜欢合唱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