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诚品来港五年】居港台湾作家胡晴舫:香港人应会高兴它的到来
具格调的装潢、放置艺术书籍于中心、设有精品店,诚品书店成为香港的文化新据点,也成为香港对台湾的文化想像。“台湾文创之父”吴清友于1989年创办诚品书店,第一家就在台北市仁爱圆环,渐渐影响着整个台湾,乃至香港、中国。吴先生虽于近日与世长辞,“创造一个华人文创事业的领导品牌”的理想由他女儿继续实践。诚品在台湾经营28年之久,对台湾的阅读风气有什么影响?诚品立足于香港5个年头,又是否适应这个台湾品牌?从事文化评论和文学创作的胡晴舫,现亦是光华新闻文化中心主任,负责港台文艺交流事务,或许可以解答这些问题。
我曾在海港城观察人潮,发现很多人匆匆忙忙,面无表情,但当他们进入诚品后,他们表情不一样,面上流露着喜悦。
诚品为港人开拓文化空间
“台湾阅读风气向来浓厚,诚品出现以后,以其选书的品味及雅致的书店环境,使阅读变成一种生活态度、一种接近世界的美学。”胡晴舫不单将诚品视为一间书店,更认为诚品改变了阅读的内涵,成为一种生活品味。对胡晴舫而言,这有赖于诚品经营文化的态度,“他们透过严谨选书的标准,以及利用书店空间举办多元的文化活动,制造文化事件,使文化保持一定的高度,扩大文化对社会的影响力。”
在台湾出生,居于香港的胡晴舫留意到诚品在香港带来的转机。对于香港“文化沙漠”的批评,她却持相反意见,认为香港人也热爱文化,“只是因为苦于城市空间,一直没有办法有余冗来经营,以及享受文化所带来的生命乐趣,因此香港人应会高兴诚品来到香港”。而诚品进军香港,正开拓了新的文化空间。
这个文化空间也包括了商品文化,诚品琳瑯满目的精品,在香港和台湾都惹来“过度百货化”之嫌,但阅读和消费并非对立。胡晴舫认为诚品是一家私人企业,自然有商业上的考虑,但不会影响它推广文化:“我也相信他们在各个考虑之下,仍然会坚持他们原来的品牌定位,以及继续将文化当作一个重要的生活因素,留在城市的空间里。”
而且文化事业是诚品和其他出版社共同经营的成果,胡晴舫乐见这种百花齐放的景况,“譬如说这次香港书展,独立出版联盟以及独立书店联盟都已经开花结果,而且他们的摊位也是在所有的出版商里让人眼睛一亮。”台湾独立书店也同样,正如她所言,是“一片雨后春笋的繁荣”。根据文化部独立书店整合协助资源网,台湾共有161家独立书店。今年香港书展中,台湾参展单位有意强化台湾在独立出版和独立书店方面的特色,台湾独立出版联盟、台湾独立书店文化协会和其他独立书店也有参展。
香港书展里的台湾势力
没有商业,活不下去;没有文化,我不想活。
吴清友之后的诚品
面对庞大的文化市场,诚品没有固步自封。吴清友育有一子一女,因为儿子对书店管理不太有兴趣,他便从2004年开始将女儿吴旻洁作为接班人来培养。1978年出生的吴旻洁,于2004年进入诚品集团,担任集团总经理特别助理,那一年也正好是诚品经历了15年亏损后开始转为盈利;2007年,吴旻洁转任执行副总经理,参与了诚品海外扩展(香港诚品、苏州诚品)等重要事务,2010年创立子公司“诚品生活”并担任总经理。吴清友形容女儿是“梦想的伙伴”,吴旻洁一方面坚守父亲的品牌哲学,将阅读融入生活,扩充商场出租;另一方面,她以年轻一代的触角,将诚品塑造成文化生活区,于2008年推动“勤美诚品绿园道”于台中开幕,及后于台北成立松山烟厂文化园区,设有艺文展、电影院和表演厅等文娱设施。
诚品看待自己的方式,不再以书店为定位,而是以文化创意产业为主轴思维,强化品牌经营,多角发展。
吴旻洁参与管理以来,诚品在商业化上走得更远。据说,吴旻洁也曾问过父亲为何不开好书店就好,父亲给她的回答是“光开书店活不了”。2012年诚品进入香港便是由吴旻洁主导,也许不是很多人知道,铜锣湾诚品的书店比例其实比台湾诚品要高——铜锣湾诚品的书店比例达八成,而台湾诚品一般都是商场占比一半。她接受访问曾说:“香港是购物天堂,你有商场并不特别,所以我们扩充书店比率。”吴清友去世后,吴旻洁正式接任诚品董事长一职,她将诚品带往何处或是很多人关心的问题,而胡晴舫相信“她会开拓出不一样的局面”。
香港诚品五周年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