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型互动艺术揭示香港空气质素问题 让看不见的污染变得有形

撰文: 何国龙
出版:更新:

【展监/ 空气质素/ 环保】香港的空气质素问题向来备受关注,环境保护署今年初表示过去两年本地的空气质素属回归以来最佳的情况。不过空气污染会为健康带来隐忧,所以不容忽视,我们每天如常呼吸空气,空气的质素如何,除了反映在健康之外实在难以察觉,有见及此,英国有一艺术团队Interactive Filmmaking Lab®与本地专注于空气污染问题的“健康空气行动”,合作展示一个名为《This Place Has Its Own Air》的大型实时互动影像作品,目的是唤起大众对空气污染的关注。

《This Place Has Its Own Air》(图片来源:Interactive Filmmaking Lab®)

自疫情以来都市人加紧关注自身健康状况,但若问题出于环境之上则是避无可避。空气污染与呼吸系统及心血管疾病有著重要的关连,世界卫生组织指出全球室外空气污染每年导致420万人过早死亡,据香港中文大学公共卫生及基层医疗学院的研究估计,香港每年有6,300人死于室外空气污染相关的原因,可见得空气质素是一项非常切身的议题。最近有一项由英国文化协会举办的艺术项目“SPARK”,以“Healthy Futures”为主题带领大家关注身心健康,超过30个免费线上线下活动将涵盖艺术、文化、科学和教育,《This Place Has Its Own Air》则是其中一个项目,让参观者直观地感受日常所呼吸的空气,将空气可视化,并且提高大家减少空气污染的意识,透过参与讲座更深入了解艺术家的研究与创作过程,获得更多来自科学家和专家对于空气污染的见解及资讯。作品的灵感来自苏格兰作家兼诗人Nan Shepherd创作的《The Living Mountain》,此作同样关注城市空气对于人体的影响。

Interactive Filmmaking Lab®的两位艺术家Polina Zioga及Catherine M. Weir指出,作品结合了科学、科技和艺术三个领域,涉及的复杂性及美学是为一大挑战,她们需要完全透过远程创作来制作展品,并由“健康空气行动”协助测试,她们习惯跨学科团队合作和创作,视之为一个翻译的过程,需要具有理解不同学科背景的专业人士差异的能力和整合它们的经验,她们过往的作品都体现出这种能力,例如“神经电影学”(Neurocinematics)领域的项目《Live Brain-Computer Cinema》,使用了神经科学的研究方法探究动态图像如何影响观众的大脑,透过分析神经系统对视觉刺激做出的反应,深入了解到各种电影拍摄手法对于我们的注意力、认知和情绪投入度有甚么影响。

至于是次的作品方面,这个影像艺术装置以其色彩变化和动画效果将香港的空气质量形象化,希望能够让观众身临其境地了解大家每日所呼吸的空气,作品设于场地的LED拱门上,电子环境紧紧包围着参观者,好让他们能够更直观地感受到问题的迫切性。作品是利用人体医学影像动画化而成的动态影像,创造了一个位处自然环境之中,类似人类肺部的空间,并根据成年人类呼吸的速率扩张和收缩,就像是在呼吸一样。当中被可视化的数据是来自香港的空气污染物的每小时读数所创建,得到数据之后生成有色滤镜和粒子系统,随著一天中有害污染物的浓度升降,两者都会不时变化,让“看不见的”污染变得更加“有形”。

健康空气行动于2022年在油街艺术空间的公众参与计划“ON AIR”(图片来源:健康空气行动)

另一方面,“健康空气行动”则是专注于推动香港有更多人认识空气污染的影响之团体,除了透过与不同组织合作希望令相关政策得以改变,近年也创作及参与艺术项目,例如2022年油街艺术空间的“ON AIR”。他们认为艺术是一个有效的焦点吸引观众关注新的议题。他们亦指出其实现时香港的路边空气污染仍然不符合世界卫生组织的最严谨标准,在2023年的数据显示,路边的二氧化氮比世卫标准高出五倍多,这对在路边通勤、工作或居住的一般人来说,将会带来长远的健康影响。

SPARK其他艺术项目:

+2

除了户外的情况,室内空气污染包括湿度、霉菌、二氧化碳、可挥发性有机化合物及悬浮粒子等,或者更深切地影响著大家,这些污染物会引起各种不适,例如敏感、呼吸道疾病等,对大家同是一个潜在的健康威胁,现时面对的问题是未能将这个隐形威胁透过各种方法呈现在大家眼前。是次作品有一个重要的任务,藉著艺术将空气污染模型呈现于大众眼前,让更多界别了解环境资讯透明度的重要性,以艺术的方式带领大家进入更广阔的想像空间,连结不同领域的知识,令每个人都可以因应自己的情况作出生活上的选择。

SPARK 2024

日期:2024年10月18至20日

时间:上午11时至晚上8时

地点:启德协调道2号AIRSI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