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谓一则好书评?《阅读,探索世界的方式》解析评论艺术|开卷乐

撰文: 开卷乐
出版:更新:

好的书评与书介,就如在浩瀚的文字作品中,有提灯者指引我们寻找光明的繁星。
文:香港电台开卷乐|原题:《阅读,探索世界的方式》- 别让有质素之事沉默

:《阅读,探索世界的方式》

香港电台文教组节目《开卷乐》由冯杰、郑政恒、黄怡、邹芷茵、唐睿主持,逢周六晚上8时30分至9时,港台第二台播出。节目重温 : https://podcast.rthk.hk/podcast/item.php?pid=541

岭南大学中文系哲学博士曾卓然认为阅读是追求自我成长方式的关键钥匙,好的作者正正能够以文字展示他们生活的世界,人生的难关困境,并突破知识的界限。曾卓然撰写的《阅读,探索世界的方式》,收录五十多篇书评及书介,并按文章类型分为“文学与乡情”、“文艺与视界”、“历史与世情”三大类。对他而言,文学就是人文学,展现最完整的内在思考,历史则呈现了人与人在公共领域的相处和面对的困境。

曾卓然认为意义价值在于要将书与受众连接起来,并展示其有趣和优秀一面,让读者对该作产生兴趣。(unsplash)

曾卓然坦言,书评与创作不同。书评有其公共性,创作是自己内心的剖白。写书评有特定对象,分享感受同时又要令对方明白。书评的意义价值在于要将书与受众连接起来,并展示其有趣和优秀一面,让读者对该作产生兴趣。曾卓然引用了《论语.雍也》︰“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简单来说就是孔子认为,内在实质胜过文采就会粗野,文采胜过实质又会变得重形式而浮华,只有两者结合调和,才能成为“君子”。

曾卓然是作家也斯的学生,受他的影响甚深。《阅读,探索世界的方式》甫开首写的是作者整理也斯评论资料的一些佚事和看法。书中〈也斯:作为评论人的老师〉提及了也斯“不欲教人仰首看”的观点,“意思是公众的文学评论与论文的分别,不在深刻与显浅,而在于有没有真正的去想清楚怎样说话,怎样在不同的文化空间,用最合适的声腔去面对读者。”

朱石麟《一板之隔》剧照(资料图片)

曾卓然的目标是像李欧梵教授一样,成为一名“狐狸型学者”,学术研究涉猎众多领域。除了书评外,本书也有电影评论文章,如〈“租住空间”的故事〉,以朱石麟《一板之隔》、《水火之间》与《乔迁之喜》三部曲探索香港人五十年代新移民对于租住空间狭窄,欠缺私人空间所带来生活上的影响。除了香港本土文学电影外,书中也有对日本、西方文学的评论,如阐述大江健三郎对“孩子为甚么要上学”的叩问。〈门仅仅是为你而开〉写卡夫卡长篇小说《审判》中一个故事〈在法的门前〉:“有一道门在面前,门是打开的,然后有一个警卫,不让你进去,只叫你等,你等还是不等?到你死的时候,却告诉你那道门只是为你而开的。”法门所指,有可能是真理或是爱情。有时候门只为你打开,你不走前一步就会消失。

卡夫卡《审判》封面(amazon)

网络发展迅速,如何在海量文章之中筛选出有质素的,加以保留、纪录?曾卓然言:“有质素之事沉默,等于助长无质素的膨胀。倒不如纪录有用之事,无用之事不提也罢。”

(本文原刊于报章专栏《开卷乐》,此为加长版。图片及标题为编辑所拟,本文不代表艺文格物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