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与鲨并非敌人 海事博物馆展览倡鲨鱼保育

撰文: 潘浩欣
出版:更新:

“我们不时从新闻中听到‘今年暑期有大白鲨出没’,沙滩时常设置防鲨网,让我们觉得鲨鱼总会攻击人类。其实很多鲨鱼都没有攻击性,全球每年只有数百单鲨鱼袭击人类的事件,人类一年却捕杀七千万至一亿条鲨鱼。”香港海事博物馆高级馆长陈丽碧说。
艺术团体侨福艺动与国际非牟利组织野生救援(WildAid)共同合作,在香港海事博物馆举行《鲨鱼与人类》展览,希望提高大众对鲨鱼保育的关注,减少吃鱼翅,亦不要猎杀鲨鱼,以维护海洋生态。

何兆基曾在屯门的海滩与作品一起拍摄,照片中他好像站立在水面上。图为作品《告解室》。(何兆基)

以艺术提倡鲨鱼保育 吁大众少吃鱼翅

近年,本地保育团体大力推广鲨鱼保育,因此香港人进食鱼翅的数量有下降趋势,然而根据陈丽碧所讲,香港依然占全球鲨鱼贸易的43%。“香港是鲨鱼贸易的集中地,上环一带的海味店卖很多鱼翅,交易依然好活跃。大众依然消费鲨鱼相关的产品,想吸收蛋白质及胶原蛋白。”她认为这是不必要的消费,大众能从其他食品中吸取营养。

以铁笼做告解室 艺术家向被杀鲨鱼纤悔

展品之一《告解室》的创作者何兆基以前看过电影《大白鲨》,对鲨鱼留下凶残的印象。电影最令他印象深刻的,是人们把自己关在大铁笼内,一方面预备对抗鲨鱼,另一方面又怕遭到鲨鱼的袭击。而他的《告解室》是一个金属制作的鲨鱼鳍雕塑,何兆基会在开幕期间置身在这个“告解室”中,低头闭目,为人类大量捕杀鲨鱼作出纤悔。

《告解室》是一个金属制作的鲨鱼鳍雕塑,何兆基会在开幕期间置身在这个“告解室”中,低头闭目,为人类大量捕杀鲨鱼作出纤悔。(黄宝莹摄)

除了金属雕塑及现场表演外,何兆基曾在屯门的海滩与作品一起拍摄,照片中他好像站立在水面上。一问之下,原来他制作了一呎高的小浮台,令他看似站立于水面,又由于拍摄处与岸边有一定距离,他直言感到孤立和恐惧。“拍摄时,海浪冲着我的脚,我站得很出,听不到岸边的声音。当时,我很怕台会翻掉,如果我掉进水中,铁笼便会囚禁着我,有一点危险性,不知道鲨鱼被人捕杀时是否有相同的感受。”

陈佩玲制作了鲨鱼图案的小胶片,设置于万花筒前面,观众只要转动万花筒,便能看见多变绚丽的鲨鱼景象。(黄宝莹摄)

鲨鱼没有天敌 人类捕杀令其面临绝种

艺术家除了用身体去呈现人类与自然的关系外,本地艺术家陈佩玲以装置作品《究竟的彼岸》展示两者环环相扣的况态。陈佩玲先以蓝晒方式制作鱼类影像,拼合成大大小小的蓝色标本,装嵌在墙上。第二件作品,她制作了鲨鱼图案的小胶片,设置于万花筒前面,观众只要转动万花筒,便能看见多变绚丽的鲨鱼景象。观众进出小房间时,也会“入镜”,形成人与鲨鱼重叠的有趣意像。

+1

《鲨鱼与人类》艺术展览
日期:即日至9月底
地点:香港海事博物馆(中环八号码头)
门票:成人30元,长者及学生15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