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访】改编自瑞蒙卡佛作品 舞台剧中看见你我
美国作家瑞蒙.卡佛(Raymond Carver),在成为作家前做过很多基层工作,就算在失业、酗酒、破产中仍一直坚持写作,其细腻笔触下那些对生活失去希望的小人物,来自他的人生经验与观察。“一张纸剧场”的导演陈炜雄选取了卡佛其中三篇作品,改编成舞台剧,旨在呈现那些美国小人物的故事,仍在我们今天的生活中上演。好戏即将上演,不如先和导演陈炜雄及演员朱柏谦和陈小茵谈谈,一起从营营役役的都市生活中察看生活的真貌——说到底,生命并非一场华丽的舞台剧。
01︰很少人改编卡佛的作品,为何会选择他?
陈炜雄︰起初有朋友介绍我读卡佛的作品,我每次看完他的小说,都有一股震撼感。他笔下的角色不是一些特殊人物,而是我们生活中真实存在的普罗大众,面对生活会感到无奈的小人物。他们陷在难以解决的麻烦琐事、人际关系难题中,却不经意流露出生命的柔韧。作为剧场工作者,我相信每次排练都可以让人深入故事场景;再加上亚洲没有很多改编自卡佛小说的作品,便萌生搬演的念头。
01︰这次演出所改编的三个故事也呈现这种荒谬感吗?三个故事有甚么共通点?
陈炜雄︰我很随意地选了三个故事︰《一件很小、很美的事》、《你是医生吗?》、《保鲜》,本来也没有想它们之间有关联,但再读几遍后就发现,主角都在故事完结时觉醒,发现“原来我是这样的”、“原来我的生活乃是如此”,这种结局仿佛没有结局,但“发现”就是最震撼和重要的一刻,因为改变可能由这里开始。故事结局没有表明主角会选择如何做,大概是卡佛也想大家发现“原来我是这样的”。其中一个故事,《一件很小、很美的事》,一位妈妈为儿子订了生日蛋糕,但儿子却在生日当天车祸,旋即昏迷不醒。当她与丈夫焦急守候时,早把蛋糕的事情忘得干净,然而不知情的面包师傅不断地来电催促他们拿蛋糕,又质问他们为何忘记此事,于是被当作是恶意的骚扰者。误会越积越深,小朋友最终不幸过世,夫妇二人才记起订蛋糕一事,意识到“骚扰者”的真实身分,于是妈妈拉著丈夫前去烘焙坊,双方发生了一些冲突。
01︰卡佛描绘的是美国,跟我们现在的社会环境有分别吗?
陈炜雄︰卡佛的小说在六十至八十年代的美国出现,当时正值美国蓬勃发展的时候,要迎上现代化的生活,人人都要赚钱向上爬,但资本世界之下的贫富悬殊越见严重,社会基层面对很多生活不同的问题,可是大家为了力争上游,就更容易忽视身边不同社群的需要。当时“美国梦”底下的故事,与现今全球化底下城市人的处境,依然相似。放眼香港,不是很多人也投身也奋身赚钱想买楼,而忽略社会中的人和事吗?
01︰故事中人物的经历交错,感受又如此细腻,在舞台上演绎是很大挑战吧?
陈炜雄︰有人形容卡佛的写作风格是极简主义,我们也忠于原著,大部分的台词都是运用他简洁的文字。卡佛很少用形容词,很少鲜明地表现一种情绪,他的表达看似平实,却很准确。所以在舞台上我们反而希望粗糙地呈现,演员要克制自己的情绪,只需要最基本的最准确的提示就足够了,将想像还给观众。
朱柏谦︰我们演戏通常有一种指向性,但这次舞台表现的却是非指向性,因为我们不能流露很多线索。演绎过程真的很累,费尽心力,不能多说一句,又不能少说一句。
01︰剧中印象最深刻的场景和情节是甚么?
朱柏谦︰我很喜欢卡佛在《保鲜》中所用的意象,他描写家中的雪柜坏了,一些雪藏在内的食物也因此融化、坏掉了。雪柜的作用是将一些会自然坏掉的食物延长保鲜期,我们如此对待食物,也好像对人一样,我们签婚书、签合约为的是保存一些会变坏的事情。卡佛藉生活中的场景和物件,以此比喻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深化了我们的思考。
陈小茵︰雪柜冰鲜食物,犹如一个人冰封的内心,雪柜坏掉,食物开始腐烂,但又好像呈现一个人的心理变化,心变得不再刚硬,软化了。卡佛的厉害之处是他写一件事,能引起读者不同的想像。
第十届华文戏剧节——一张纸剧场《请你安静点,好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