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T长不等于生产力 调查指“最做得”的员工每个钟都要休息!
凌晨时分,办公室四围一片寂静,只有“哒哒哒”的打字声及自己的呼吸声,“咻——咻——咻—咻咻”,心脏狠狠地抽了一下。他按捺着胸口走到水机前,咕噜咕噜大口地喝着,感觉好像舒畅些。冷不妨,心脏抽搐、剧痛、倒地,数秒后身体不再挣扎,归仙了。
这是电影《药到命除》开场剧情。
“过度工作随时命丧职场”这一幕在记者的脑海萦绕不去,无他,香港仍未立法制订标准工时,加上在上者下令要把数日的工作在数小时完成,打工仔便得继续发挥狮子山精神,做到通宵达旦,连周末亦要奉上,挨得失眠及身体疼痛。谁可保证电影情节只是夸张?要令工作更有效率,专家说长坐不是上策,缩短工作时间才是。
不少人认为OT者长时间待在公司,即有更多时间工作,这会比不用OT的有更大的生产力,但学者指“OT=高生产力”只属暂时性,如长此下去,打工仔的生产力便会随之下跌。要提高工作效率,以下有2个方法:
1) 工作时亦需休息
“扮工”,个个打工仔亦曾做过,因为“看似好忙”仿佛成为了高生产力的指标,但其实在工作时,大家亦需休息的。社交网络公司The Draugiem Group在 2014 年利用一款计算生产力的app作研究,看看谁是自己公司“最做得的员工”,然后发现“最做得”的人的工时并不是最长的一个,甚至一日亦做不足8小时,当中的秘诀就是:每做52分钟便有17分钟休息。若好好认清每天较累的时间,如早上10时、午饭后或下午4时,并顺势好好休息一会,或会令大家的表现更有效率。
按岗位设弹性上班时间 牛角老板:员工肯OT仲要为迟少少而趷佢? (按此进入)
2) 养成“深沉工作”的习惯
休息够了,然后呢?答案是进入“深沉工作”(deep work)模式,即在工作时要专心,不要被打断。但这并非要在日程表上巨细无遗地列出哪个时段要做哪件事,如3至4点做A工作,4至5点回复电邮,5至6点做B工作般;只需大致上有所规划就足够,让自己有空间去调配工作。
政府昨天决定立法规管雇员“合约工时”的方案,希望透过劳资双方“白纸黑字_订立每日工时以及后加班补水的安排来减低OT情况,惟被多方斥指新例只适用于月薪低于1.1万元的工种,未能惠及广大打工仔,又指新例有灰色地带。香港在立法制订标准工时一事,仍有漫长的路要走,此前的折冲方法还是提高工作效率来避免工作变成人生的全部。
(资料来源:BB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