拖延症|工作多却没动力处理?懂给大脑“甜头” 不用迫也爽手做

撰文: 经理人
出版:更新:

英国伦敦地铁员工在2014年罢工,使通勤族要找代替路线。统计发现,新路线比搭乘地铁更省时,平均每趟可省7分钟,但等到罢工结束后,95%的人还是选择搭地铁,不愿意改变习惯。

即便新的路线比较好,大家还是照原本的路线走。《大脑喜欢这样工作》书中引述这个统计,显示维持旧习惯、传统,是人的天性。所以,如果你每年底许下新年新希望,下定决心彻底改变,到头来还是一场空?别担心,你不孤单。

不过,大脑不尽然是个懒散的家伙。它确实有做事容易拖延,无法改变、执行力低落的习性,但他也有持续反省,修正坏习惯的另一面。

相关文章:成功|要进步不是靠口号!克服7大“EQ杀手” 事业才能另闯高峰

+21

刺激多巴胺分泌,帮助自己克服“惯性”

美国神经科学家马修.利伯曼(Matthew Lieberman)研究,大脑有2种系统,第一种是X系统(refleXive,反射的意思),处理多数的立即目标,且会把过去的活动、事件拿来参考,形成习惯。

第二种是C系统(refleCtive,反思的意思),会持续给予建议、纠正X系统推导出的结论,也就是促使我们改变的系统。但执行C系统时,需要消耗比较多的能量。

C系统会提醒我们要改变,但“提醒”的行为本身,就很消耗大脑的能量,甚至是大脑会感到过敏,不愿意执行很困难、耗费能量的任务,因此我们会抗拒改变。

美国疾病管制与预防中心(CDC)的报告指出,政府曾推行戒烟运动,鼓励加州居民多吃蔬果,政府花了5年、投入数百万美元,结果采取蔬果饮食的民众,只有11%。

那么,要怎么做才能使大脑愿意执行困难的任务,同时又减少能量消耗?《大脑喜欢这样工作》指出,可以用一些方法增加多巴胺(dopamine)分泌,多巴胺是大脑的一种神经传导物质,调控的功能包含愉悦、开心等情绪,增加做事情的动力。

当人获得奖励的时候,就会分泌多巴胺。刺激分泌的机制关键在于,做完一件困难的事情之后,大脑需要立刻得到奖励,往后才会愿意继续做。其次,奖励的频率与品质不能固定。大脑喜欢意外惊喜,如果每次的奖赏都一样,没有变化,久了之后,大脑又会感到枯燥。一般来说,想建立新习惯,大约需要2~3个月,也就是刻意奖励2~3个月之后,成为习惯,往后就比较不需要再给大脑糖吃了。

着重目标的过程和细节,动力也会跟着提高

《大脑修复术》指出,95%的人都有过拖延行为,工作明天再做、碗明天再洗,执行力低落的另一个原因,是因为人倾向“满足今天比满足明天更重要”,继续看正在追的剧,会比起身开电脑工作容易许多。

此时,与其说服自己必须做,不如,转换思维,从“我必须做”转成“我想做”。像是与好朋友见面、打电动,只要是人们本来就想做的事情,大脑会自动释放多巴胺,如果事情是“必须做”,自然会出现不情愿、拖延情况。为事情找到诱因和想做的理由,才不会总是在跟大脑拔河。

如果拖延的是比较困难的事情,《大脑喜欢这样学》指出,通常是出自于太重视结果。这是因为,专注于结果会使大脑感到痛苦,越痛苦就越拖延。例如,主管请你处理麻烦的客户,一想到“麻烦”的结果,很容易就摆在后面不做。专心在过程大于结果,像是思考客户在意什么,比较有机会完成任务。

德国心理学家尚恩.麦克雷(Sean McCrea)指出,如果人是“抽象”考虑一个目标,比较容易拖延,“具体”评估一个目标,则会比较积极。在他的研究中,有2群学生被指派写日记与开银行帐户,第一组必须详细记录开户过程,例如如何与银行职员互动、存款过程;第二组只要写下抽象内容,像是开户的心情与日期。结果显示,第一组的学生,完成任务的比例与速度都更高、更快。

另外,像是家务或琐事等,该做且不困难、甚至很容易完成的事,《善用脑科学减轻焦虑,找回你人生的平衡》建议采取“5秒法则”,也就是想到要做的时候立刻就去做。原理是把握大脑想要行动、做某件事的起心动念,比如立刻写一封email、立刻倒垃圾,如果放着想说等一会再做,就因为偷懒与享受,而找借口不做。

意志力仅限量供应,最好省着点用

你可能会问,惯性、拖延这些行为,不应该用意志力克服吗?确实,意志力很强大。《增强你的意志力》作者、专门研究意志力的心理学家罗伊.鲍梅斯特(Roy Baumeister)指出,意志力能让我们从各方面改变自己以及社会,是人类最强大的力量。

尽管强大,意志力却不是无限的资源,它更像是肌肉,使用久了会感到疲累。甚至可以说,意志力是“限量供应的脑汁”,在一定时间内,越用越少。当你应付各式各样的事情,使用的是同一批意志力存量。假想一个人白天先工作8小时,接着回家再花2小时做家事,很有可能到晚上已经筋疲力竭,没办法再跟孩子耐心沟通,因为一点小事就大声斥责,因为意志力已经消耗殆尽。

同样地,做决定也需要意志力,在意志力耗损的情况下,人会尽全力延迟或躲避决定,也就是说意志力不足,会使人更拖延。

换句话说,人应该尽量节约意志力,用在最适合的地方,避免无止尽的取用。该用在哪里比较好呢?鲍梅斯特曾实验,请3组受试者分别做不同指令。第一组要于2周内,在家练习维持好姿势,提醒自己要常挺胸、不要驼背,改正原本的坏习惯;第二组人则是记录2周内吃了甚么东西;第三组要维持好心情,只要心情不好,就要想办法让自己振奋。

结果显示,第一组的受试者成效最佳,他们开始改变姿势,而第三组的效果最差,也就是说意志力并不能控制情绪。鲍梅斯特的结论是,增强意志力的核心也是改变习惯性行为,你可以分阶段练习,例如经常晚睡,想要改变的人,可以先尝试一周只有一天早睡早起,再慢慢把频率调高。

我们只用了10%的脑?
其实,所有的脑区都在工作,每个脑区都处于活化、持续变动的状态,也就是说每一个思考与感觉都有价值。事实是,人的神经细胞连结,大部分都是多余的,青春期以后,这些连结都会逐步被修剪,只有经常使用的连结会保留下来,不用的则会愈来愈弱,最后淘汰。精简神经连结,能节省大脑能量,至于我们的脑很“个人化”,是处理资讯后塑造的结果,不代表人只用了10%的脑。(资料来源|《打破大脑伪科学》,如果)

【延伸阅读,更多打工仔自我管理建议】

你有当领袖的潜力吗?面试5千人后 他发现好主管都有这5项特质

+15

成长|死做烂做只令你持续庸碌 前5%职场精英都有这20个做事习惯

+16

【本文获“经理人”授权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