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事工作遇困难该帮忙吗?别做滥好人“做错一事”或得罪人也不知
同事之间互相帮助是好事,当你看到同事焦头烂额的时候,可能一股冲动就想去帮他,但旧金山州立大学的一项研究指出,同事帮忙的成功和失败机率是各一半,伸出援手不见得就会帮得上忙,尤其如果别人根本没开口,可能还会觉得被冒犯,认为自己的能力被否定。
因此,旧金山州立大学研究生 Michael Mathieu 说,想帮助别人之前,最好三思,否则就是浪费大家的时间,还可能伤及同事情谊。
在提供帮助之前,先想想对方是否需要。
Michael Mathieu 表示,工作场合有各式各样的压力,你可能会很乐意施以援手,解他人之危,但这毕竟是工作,每个人都想认真做好自己分内的事,而不是总需要别人帮忙。“很有趣的是,让员工知道有解决问题的管道或途径,比直接给他帮助的效果更好。 ”
相关文章:没做错就别说“对不起”!9种说话习惯会矮化自己、破坏专业形象
Michael Mathieu 指出,帮忙的人一般分两种,主动型和反应型,前者是总是积极主动的要帮助别人,后者是若有人请他协助才会出手。
“主动型的人,常常对于被援助方遇到的困难不够了解,以至于即使付出了也得不到对方的感激之意。 ”密西根州立大学管理学副教授 Russell Johnson 说,如果换个立场,当你是被帮助的一方,发现常常有人想来帮你,难道不会困惑是不是自己哪里做不好吗?为甚么要一直来协助我?或是发现主管在你没有提出需要帮忙的时候就来插手事务,是不是也会让你自信心受挫?
正因如此,面对总是主动来帮忙的人,心里很难有感激之意,因为“又不是我要他帮忙的”。而这样的反应恐怕会让好心的同事感觉受伤,结果本来是好意,却让双方心里都不舒服。
Russell Johnson 的研究指出,在职场上,最好不要主动寻找需要帮助的对象,伸出援手是好事,但要对方有需要的时候才是。没人来找你帮忙的时候,就管好自己的工作吧!
【延伸阅读,更多打工仔办公室见闻】
同事常偷懒“业绩仍比自己好”!事主不忿网民劝“比较不如请教”
MBTI|一句“我是I人”便推掉工作?网民摇头:有没有责任感而已
【本文获“经理人”授权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