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扭桥救社会】长者家居装修无人做 热血青年“猪头骨” 创商机
社会总有大大小小不同的议题等待被关注和被解决,政策覆盖不到的痒处,只能依靠非政府组织(NGO)、慈善团体或热心人的主动支援,然而NGO的效能需仰赖政府拨款,慈善团体的工作受制于每年的善款数字,热心人的捐助亦非恒常。环境与人口老化等问题,一个个烫手山芋,谁想触碰?幸好,社会上有一群“自找麻烦”的年轻人,他们热血、善心、“食脑”亦信奉巿场力量,决意要在最具挑战性的领域“扭”出一盘生意,诊治社会。
摄影: 伦星扬、受访者提供图片
老化危机:人弃我取“猪头骨” 变出每月80万生意
人口老化已成为社会迫在眉睫的议题,据政府统计数字指,65岁及以上的人口比例将由2014年的15%攀升至2064年的36%,而除数字敲响警号,近年屡屡发生的虐老事件亦多次挑动社会神经。高学历、高收入长者自然受商家青睐,但消费力一般,甚至捉襟见肘的一群,他们的需要则易被忽略。雷炜程(Lawrence)、邓子杰(Ray)、巫永充(Vincent)、汤学勤(Ken)、梁嘉峻(Tony)5个建筑界80后在2年前接触过长者家居维修工程,发现巿场欠缺针对银发族的设计公司,于是决意创立“长屋设计”,专接无人肯做的长者生意。一年过去,由被行内人取笑为“猪头骨”的生意做出每月70至80万的营业额。
“我们约在2年前接触过长者维修工程,这些个案中的长者或独居或与家人同住,却不慎发生意外,导致家人要急于在长者出院前把家居改装好。”然而装修工程需时,非有钱便能即时办妥,老人家的特殊需要亦不是一般装修师傅所能理解,Vincent深觉匆匆维修的效果欠理想,同时长者维修工程数量日增,反映巿场有一定需求,于是几个年轻人便凑合10多万元成立“长屋设计”。
Ray解释,长者需求的巿场其实一直存在,却乏人问津。“对行内而言,最易做的生意是接一个project,例如一间独立屋,200万合约稳稳定定地做半年,但做长者维修,一个洗手间工程只值五六万元,生意额少、工程短、地区又分散,因此无人愿意做。”要将零零碎碎的数万元变成一盘“有水位”的生意,团队要扭尽六壬钻出利润空间,因此“长屋设计”的工作流程有别于行内一贯的project base做法:团队将小工程斩件,以流水式生产管理提高效能,把上门视察、报价、设计等工序分工处理,并借着回收建筑商的工程剩料减省成本,在人弃我取的巿场下,成功达致做生意、改善长者家居及减少建筑废料的三赢局面。
今年9月,“长屋”获企业免租开设体验馆,530呎、装修造价40余万的中产示范单位标志着“长屋”双线发展的策略。“过往‘长屋’较着重功能性设计,现在我们积极开发品味舒适、具专业医疗知识又适合三代同堂的中产家居市场,以这里所赚得的利润补贴需为基层长者垫支的现金流。”他们异口同声表示,现时开支最吃重的并非观塘办公室的租金,亦非9位员工的薪金,而是装修师傅的人工,幸好团队年初获得投资者200多万元的注资,为发展打下强心针。对于外界质疑“长屋”豪言3年要完成1,000户维修的目标,Ray只以一句回应:“对比全港38万住在30年楼龄居屋以及自置公屋的长者,我们做的只是微尘。”
你想看更多精彩的深度文章吗?请购买今期《香港01》周报,或点击此处:成为我们的订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