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本土动画】事业没更上一层 细菌大王之父︰谢谢你记得它们

撰文: 仲𪲔因
出版:更新:

从会考毕业投身台湾动画公司,再到新艺城制作电影动画,在香港电台担任制作助理是黄玉成(成哥)的第3份工作。经历菲林、video及digital三朝洗礼,动画界的天翻地覆在成哥口中道来只余一份淡然。时代的变迁,个人的追求,回首——也无风雨也无晴。

细菌家族,你还认得多少只?(黄宝莹摄)

“数码化是个很现实的转变”

当年“细菌大王”以stop motion专用的摄录机逐格拍摄,但因及后进行数码改革,相关器材已不复见。(受访者提供)

完成两集“细菌大王”后,港台美术部的2D动画工作已日渐减少,取而代之是3D动画的兴起,当时30来岁的成哥要赶上新时代。“美术部是港台第一批进行数码化的部门,当时买了做3D动画的器材,也开始筹组数码制作部门,整个美术部都在变。”因著仓颉打字快,因此在学习电脑绘图之余,成哥也帮忙做动画的中文字幕。直言较擅长手绘的他,眼看2D动画江河日下,淡然中渗透无奈,“数码化是个很现实的转变,许多动画师转不了身,离开的离开,转行的转行。从传统过渡到今天的动画师数得出只有几人。”

数码化除带来工作模式的转变,亦加快了工作节奏。在资讯未完全流通的年代,参考资料不易找,成哥最享受做资料搜集的工序。“旧日同事都有这样的习惯:放工四围‘八’,逛街看见得意的公仔便买回来,有新物料又弄来试著玩;现在都不同了,资料一search便有,工作讲求即时。好比一个动作,从前有较多时间思考和尝试怎样设计,但现在要求快,许多东西可以duplicate,网上有许多现成素材可以下载,没人再鼓励你花时间思考。”

40年创作感言:尽善尽美永远交唔到货创作总是美好,现实总是裙甩裤跌——这是记者作为deadline fighter的写照。成哥历年fight过的deadline比记者多,对完美有一套处理方法:“人会不停改变:见识会增长、要求会提高,我每次重看自己画的东西都会想修改。想尽善尽美的话,先交好基本的,交完再改,否则永远只会停留在第一步。”

厚厚一叠storyboard,将教育电视15分钟的内容全画在其中。(黄宝莹摄)

细菌“育成”花絮

先以纸黏土捏好造型等待自然风干,不可用风筒吹干,否则会产生裂纹。(受访者提供)
风干后用卡通颜料上色。(受访者提供)
纸黏土细菌甚有重量,要它们在拍摄期间乖乖企定,便要用补贴(blu-tack)固定双脚,或用铜线在细菌背后支撑身体。(受访者提供)
细菌模型解构图(龚嘉盛摄)

“人一世物一世,出去试下啦”

24年的制作助理生涯,成哥不是没想过离开,而这“离开”,是为著跳入更大的池塘。90年代中,徐克筹组班底拍摄《倩女幽魂》动画版《小倩》,一直想一试身手的成哥磨拳擦掌——年轻的时候,见一座山就想翻过去看山后风光——电影中的欧阳峰如是,现实中的成哥亦如是。早在加入港台前,成哥已参加由火鸟电影会(ifva前身)举办的“香港独立短片及录像比赛”。每个人,都必然走过一段渴望证明自己的路。

可惜,或如大多数人一样,一份热情的坚持最后往往会受旁人的左右而消磨。“他们说:‘阿成,你不要走呀,电影拍完就散band,留在这里可以一直画下去。’”最现实的考虑,硬生生压下了最怦然心动的电影梦。

中文ETV的河马和第一代《传媒春秋》片头动画,成哥皆有参与制作。(Youtube截图)

新版细菌明年曝光

成哥心头已有剧本,只待退休有闲暇便重拾画笔。(黄宝莹摄)

因著朋友的朋友曾在港台见过细菌们的真身,四周打听后,透过港台公关的协助,记者才有幸接触到成哥。需知童年时的教育电视片末并无制作人员名单,一代人的集体回忆出自何人之手,时日一过便成历史谜团。事有凑巧,采访当日桌上其实另有一批新造细菌,原来它们是为卫生署拍摄新一辑宣传短片的全新角色。短片将以泥胶动画奉劝巿民勿乱服抗生素,并拟定于明年年头于公营诊所播放。成哥直言板斧放下廿多年,再施故技“觉得好辛苦”:“今次的公仔加入关节,结构复杂了,但动作比从前灵活得多,做得返也算对自己有交代了。”

20多岁时为证明实力而参加动画比赛,每天放工扑回家中画画,周六画到通宵达旦借翌日补眠;30多岁的当口,仍保持螫伏姿态欲往外闯。与成哥聊了2小时,任他语气再温和淡泊,背后还是有一定的“热度”。纵然当日参加的短片比赛没获奖,动画《小倩》亦没拍成,人生没飞得很高很远,但他能一辈子沉醉在钟爱的事业上,从另一纬度观看,已然绽放。离开美术部时,成哥与记者作别:“谢谢你,谢谢你还记得它们。”这个“你”其实不只是记者,还是收看细菌长大,视它们为童年回忆的一代人。

记者提出要借走细菌们作拍摄之用,成哥答应之余,还对细菌们说:“去吧,反正你们也没job做,躺在这里不如出去接吓freelance。”童真,就是动画师最重要的特质。(黄宝莹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