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立映画】香港人没有创意?动画师:问题是创作意欲有多大

撰文: 谢雅妍
出版:更新:

动画短片《观照》的主角阿舜,在学校经常受到同学欺负,他以沉默来回应嬉皮笑脸的同窗。他的书包不是背在后面。背包在前,是他保护自己的方式。因为害怕,不想揭开伤疤,以为好好隐藏它,眼不见为净便会没事,其实伤口一直暗自渗血。惟有面对它,才是治本的方法。

阿舜坐在地铁车厢内,见到坐在对面的自己,是Nic特别用心处理的一幕,因为《观照》背后讯息是怎样去面对自己小时候的经历。

作品的第一幕发生在校园厕格内,正当阿舜如厕之际,一大桶水忽然从天而降,结果他全身湿透,原来是同学的恶作剧,彻底破坏私密的片刻。开场如此,原来灵感源自导演何振宇(Nic)的童年经历,幸好同学没有把水倒在他身上。“当时我在厕格内,那时的厕格是没有锁的,有一位同学向厕门送上一脚飞毛腿,门撞开了,站在厕格外面的同学都围着笑,当下的反应自然是把门关上,然后我开始想应不应该报仇,感觉需要为自己做一些事,没理由就这样被人欺负,但我又没有勇气去闹对方、甚至还手去打他一拳,结果是我甚么都没有做。”

阿舜曾经受伤,最后还是放下书包,惟有开放心灵,才是面对自己的良方。

“透过故事去帮助自己克服最难克服的东西”

2011年,Nic跟志同道合的大学同学成立动画工作室,一方面制作满足客户需求的商业作品,另一方面继续追寻他们的动画梦。3年前的《搭棚工人》正是工作室的初生儿,故事讲述主角小鱼的梦想是成为搭棚工人。一次,小鱼快要从高空堕下,险些一命呜呼,拯救他的就是眼中的超级英雄──搭棚工人。《观照》却几乎没有戏剧性的情节,也没有刻意营造极具电影感的画面,相反,摒繁化简的处理,观众似在看着阿舜喃喃自语,走进他的内心世界,经历一段自省旅程。

大学毕业那年,Nic与朋友们成立动画工作室,在商业作品与个人创作间徘徊,只因追寻一个动画梦。(黄国立摄)

“很多时候我们需要透过故事去帮助自己克服最难克服的东西。例如《观照》中的主角阿舜,把书包背在前面,遮住自己的心灵,把自己与别人隔开、不跟他们接触,换转角度,正因如此,别人才会以这种目光看待你,或者你尝试放下书包,开放自己心灵,跟别人接触就变成一件好平常、好自然的事。某程度上我是一个比较内向的人,我没有太多的朋友,又不太喜欢与人交心,所以朋友比较少,可能是这个缘故,小时候成为被欺负的小众。现在回头看,我会想,多些跟别人去沟通、表达自己的感受,不需要害怕大家怎样看待自己,可能已经融入到社会内。”

2013年的《搭棚工人》是Nic与团队的首部作品。去年的《观照》没有如超级英雄的搭棚工人、除去满足观众感官的视觉元素,观众透过主角的喃喃自语,进入他的内心世界。

抱持一种享受的心态参与

由创立工作室开始,Nic一直在工作与个人创作之间游走,只因他深信动画是共通语言,一如电影发明之初,利用移动影像说故事,是人们打破语言界限的沟通媒介。

利用工余时间创作,并没有白费心血。在去年的ifva比赛中赢得动画组金奖后,《观照》陪着他与团队走过国际间的不同影展,观看世界各地的作品、与他人交流。Nic显然找到介入社会、与之对话的最好方法。

“很多时候我们需要透过故事去帮助自己去克服觉得最难克服的东西。”Nic选择用动画来介入社会。(黄国立摄)

“香港人做任何事都需要目的,或者得到结果,你唔可以给他看完一条片是没有结果或者他得不到任何东西,这会跟他们事前预计的有很大出入。但是外国人会觉得无所谓,比方说实验短片,无论你放甚么给他们看,他们会抱持一种享受的心态去参与,外国的创作人以至于观众想的东西都会比较阔,创作人也比较大胆。”

“在香港遇上创意其实并不难”

在这个纷扰的世代,眼底下尽见荒谬,或者创作是回应社会的处世良药。

“在香港遇上创意其实并不难,因为每天都有很多事情发生,冷的暧的都有,由好小品到疯癫的故事都可以在香港发生,创作灵感一定不会少,问题是究竟你的创作意欲有多大?”

也许我们都是阿舜,学懂开放自己,才能与世界沟通。

也许我们都是阿舜,面对成长的阴霾、日常的无常、世代的不公,惟恐遍体鳞伤、害怕、失落、惊恐,干脆封闭自己,结果换来更大的伤害。惟有学懂开放内心,清理积存以久的垃圾,先可以了解自己,以至于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