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本土动画.有片】ETV细菌家族重见天日 得意造型逐只重温
80年代中至90年代初出生的孩子,数数手指今天已介乎20中到30出头,一个个步入所谓“事业黄金期”——拼人工、追通胀、储首付、成家立室……大堆看似影响一生的决定伴随责任鞭策著这群“初阶成年人”。在洪流中奋力向前之际,可记得小时候与邻座死党上课的无忧岁月?
霍乱、感冒、白喉杆菌、黑死病魔王……假若认不出全部却也八九不离十,阁下肯定已有一定的“人生阅历”。提到80、90后的集体回忆,教育电视节目“细菌大王”绝对可占龙虎榜的头数位,单看网民讨论便知这套ETV是如何深入民心。对此,“细菌大王”之父黄玉成受宠若惊:“我真不知道回响会这么大!”
聊起细菌,55岁的成哥咧嘴笑起来:“有次一位年轻同事走过来问:‘喂!阿细还在吗?’连我自己都不记得阿细是谁了,他竟还记著。”成哥笑得开怀,却仍渗著一脸腼腆文弱。这位香港电台制作助理,自会考毕业后一直在动画界浸淫,至今只打过3份工。快步入制作动画的第40个寒暑,他对自己创作出一代人的回忆含羞笑对。
“细菌大王”为1992年制作,于1993年播放的小三常识科教育电视节目,共分为《病魔的毒计》和《击退病魔》两集,当年用先配音、后拍摄的方式,以Stop Motion 1秒12格影像拍摄而成,制作过程前后共花9个月。故事以“周年大会”为题,由教育署(教育局前身)官员编写剧本,导演决定拍摄手法,再交由成哥负责设计造型和拍摄。
为准备是次访问,成哥特别带同一众细菌的“真身”出席。只见它们或站或坐放满一桌,记者随手将一只细菌捧在手上,发觉沉甸甸甚有份量,才知它们原来不是泥胶,而是纸黏土。“当年港台流行做object animation,眼见同事们都在做,我既羡慕亦很想一试。当时没料到竟在ETV遇到机会,我在制作过程中玩得很开心,拍完后又把公仔收藏作留念。”这“纪念”一留便留了24年,一直保存在成哥座位内一个手提胶箱之中,趁著这次访问,成哥逐只打开用纸巾包裹著的细菌,也算是它们多年后“重见天日”的日子。
细菌家族图鉴
细菌们在节目中有说有笑,生鬼趣致逗小朋友看得哈哈大笑,一切有赖成哥和摄影师其时全天候关在房内耐心逐格拍摄。“你们看见细菌‘走’过来的pan shot,其实是我用同色底纸在镜头下把它拉过来的;还有黑死病魔王,本来做了2只,1只专门负责拍摄行路,后来弄断了脚,现在只剩1只。”成哥拿起细菌逐只回忆,如数家珍。在泥胶动画《超级无敌掌门狗》(Wallace and Gromit)也还未播放的年代,创作灵感都是顺手拈来。
“霍乱菌是第一只做的细菌,造型参考‘串烧三兄弟’;结核菌其实是颗水滴,有个大肚腩,因此如无事干它便揉揉肚皮,拿著杯子喝东西;还有伤寒,当时想得头都破了,刚好经过生果档,便把它做成啤梨状,再结条辫子在头顶。”最有趣是黑死病魔王,魔王头上的皇冠原来是由胶樽盖制成,不过成哥当初因用错物料至皇冠太重,因此要在魔王头上加上别钉顶住。
差点“临尾香”……
忆述拍摄过程,成哥指虽要逐格移动细菌的手脚和更换眼神嘴型甚考工夫,不过一切尚算顺利,倒是完成影片呈交教署审核之际,官员才指出“周年大会”的“周”用错字,吓得成哥“一额汗”:“心谂死啦!唔通几个月功夫无晒要重拍?”幸好当时港台刚进入数码时代,后期制作部利用CG技术把“周”改正为“周”,“细菌大王”才顺利过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