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将压力视作挑战? 关键技巧超级简单:经常发问|自我管理
不少打工仔害怕在工作时发问,因为他们担心这会显得自己很笨,甚么也不懂。但原来据《莫守成规》一书所指,好奇心重的人在经营人际关系方面是会有优势,而常发问更可给予别人可靠及值得信赖的印象。
既然连研究都证实多发问好处多多,那便记得从今天起改变心态,别再在职场当个只懂沉默的人了!
关于提问的效应,我们常见的想法大错特错,尤其是当我们担任领导者时,害怕自己会因为不知道所有答案而被别人扣分,事实正好相反。当我们借由提问与他人互动时,与他人的关系会变得更强韧,因为我们展现了真心想要了解对方,倾听他人的想法,在更为个人的层面上认识对方。于是,我们能赢得对方的信任,双方的关系也会变得更有意思、更亲近。如果你担心问问题会让你看起来无能,那么你也错了:比起不问问题,问问题的人在别人眼中,反而比较聪明。
为了证明提问的价值,我和同事召募了170个学生做实验。请他们坐在电脑前面,告知他们会和一个搭档一起参加研究,而对方会保持匿名。他们不知道自已的搭档是电脑模拟的声音。为了替实验找个说法,我们告诉参与者,这项研究是关于理解即时通讯如何影响玩大脑急转弯游戏的表现。接下来,参与者必须在限定时间内解题,也得知搭档稍后会在研究里完成解题。脑筋急转弯有五题,得到的奖金取决于答对的题数,因此他们的表现很重要。
为了确保参与者不会怀疑搭档不是真人,在研究开始之前,我们让彼此有机会可以发送即时简讯给“搭档”。电脑模拟的演员没有直接回复讯息,只是简单地回一句:“嗨,祝你好运。”等到他们完成脑筋急转弯答题,会收到另一则来自搭档的讯息。根据他们随机被分配到的状况,会收到以下两则讯息中的一则:“希望你答题顺利。”或是“希望你答题顺利。有任何建议吗?”参与者收到简讯后,可以选择回复,而且他们知道对方不会再回复。接下来,要他们评估搭档的能力有多强,并回答自己在未来遇到类似的情况,会向搭档征询建议的机会有多高。
收到征询建议简讯的人,对于搭档的能力评等较高。他们也表示自己更有可能向搭档征询建议。因此,与大家所想的正好相反,征询建议能增加别人对我们能力的评价,而不是减损。我们低估了成为别人征询建议的对象是多大的恭维。提问等于给别人一个机会,分享他们个人的经验和智慧,因而提高他们的自尊。好奇心是在这个世界展现叛逆精神的一种方式。叛逆人才能够克制自己的恐惧,愿意压抑向别人求助的不自在。提问或许让人害怕,但是它能带来各种好处。
第一次与陌生人互动时,好奇心与更强的正向情绪、更紧密的关系都有关联。我和同事进行的一项研究里,让大学生与同侪对话,并指示他们问愈多问题愈好,或是只问几个问题。我们发现被问到较多问题的学生,比较喜欢他们的伙伴,纯粹是因为他们有机会讲话,吐露更多关于自己的资讯。我们的研究显示,问问题较多的人更受到喜爱,而在快速约会中问较多问题的参加者,得到第二次约会比例也较高。在另一项研究里,互不认识的大学生接获两种指示:一是与同侪对话,例如“你在人生中最感恩的事情是什么”等问题,目的是拉近彼此的距离,二是闲聊。相较于闲聊组,私密对话组的人感觉与伙伴更亲近,也更快乐。然而我们通常不愿意问更多这类打探对方的问题,认为这样会过于侵犯私人领域,我们相信应该管好自己就好。
研究也显示,好奇心与在现存关系中得到更高的满足感与社会支持感有关。当你在工作一天结束之后回到家,如果你好奇地想知道伴侣这一天过得如何,对方会有更强的连结感。在刚展开的人际关系里,如果对方问你的问题,能引领你分享更多关于你自己的事,不但约会更愉快,与对方相处也更开心。当你在提问中展现你的好奇心,对方会分享更多,并且投桃报李也问你问题。如此一来,就能形成一个“给予”与“取得”的螺旋循环,增进亲密感。
敞开心胸、容许自己展现好奇心的人,较能建构从正向看事情的框架。好奇心让我们更倾于把工作上面临的棘手问题看成接受一项有趣的挑战。与老板开会,从压力重重变成学习的机会。让人紧张得要命的第一次约会,变成与新认识的人一同外出的开心夜晚。滤锅变成帽子。一般而言,好奇心能激励我们,把压力情况看成挑战,而不是威胁;让我们以更开放的态度看待困难,并尝试解决问题的新办法。事实上,好奇心与对压力的低防卫反应有关,也因此能以较不具侵略性的方式回应他人的挑衅。一项为期四周、每日进行的日志研究显示,对于不确定性有较高容忍度的人,较少与朋友起冲突、较少有被动攻击反应,而且较愿意原谅别人的冒犯。简单说,由于好奇心能启发探索行为和学习,让我们与他人、与世界有更多往来。
以上内容节录自《莫守成规》。
书名:《莫守成规》
作者:法兰西丝卡.吉诺
译者:周宜芳
出版社:天下杂志
立即下载《香港01》,紧贴公务员职位空缺、劳工处笋工推介,了解CV、面试致胜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