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业】程式女生:“编码”是中英文外第3种未来生存的必备能力
“大家有做过蛋糕吗?做蛋糕需要什么材料?鸡蛋、面粉、忌廉、糖……然后呢?没错!要把材料搅拌好,才能放进焗炉。看看这个食谱,只要一个个步骤跟着做,就能做出美味的蛋糕来,这就是procedure‘程序’了。那我们什么时候会吃蛋糕呢?应该是生日吧?当我们生日,我们就可以call这个procedure出来了!”“Yeah!”小朋友个个眉开眼笑,兴奋拍掌。上环这个小课室里,小朋友在焗蛋糕、踏单车与刷牙等日常生活细节中领略大人眼中的怪兽——coding(电脑编码)编写程式的乐趣。令这群“小怪兽”快乐地上课的,是First Code Academy创办人辛婥琳(Michelle)。摄影:吴钟坤
“我在三藩巿工作时最深刻的感受是,当地人真的非常拥抱创新和创造者思维,他们深信创造可以带来改变,从而达致一个更美好的世界。”曾在高盛担任股票分析师,25岁时学习编码并转到矽谷从事程式工作的Michelle,看见今天小朋友学习编码犹如海绵一样吸收,笑说自己已属于the old generation。“小时候我们乱写乱画,纸和笔便是释放创意的工具,今天的小朋友在iPad和tablet中成长,创意工具便变成了编码。”确信coding是中英语文外第3种未来生存必备的能力,并欲把外国的创新精神带回香港,Michelle于2013年回流创办教育机构First Code Academy,为6至15岁儿童提供编码课程,业务至今已发展到新加坡。
编码 = 逻辑 + 创意
本身对数理一向有浓厚兴趣的Michelle,认为不少人对编码均有误解。“编码其实并非以数学主导,更大部分是关于逻辑和创意思维,不论小朋友或大人,都无需因为数学成绩不佳而在编码的大门前止步。”Michelle解释,所谓的逻辑和创意思维,其实是一个from WHAT to HOW的过程。“假设制作一个App,我们需要构思制作它的目的——即是有什么功能,这便是一个创意训练。每个人都有不同的意念,例如男生就会想做一个篮球游戏,我从不打篮球的便不会有这个构思,这便是WHAT的阶段。决定了做篮球游戏后,便要思考如何令篮球移动和计分,这便是考验逻辑思维,HOW的部分。”Michelle指,即使当初对编码没兴趣的学生,经过WHAT to HOW的过程,也会因一手一脚把念头成真而获得成功感,从而激发起学习兴趣。有些学生甚至本来对上学无甚兴趣,却能在First Code Academy的课室里自得其乐,令Michelle相当鼓舞。
编码是人所共知的大趋势,Facebook教主朱克伯格大学时便创立公司,还有许多少年得志的矽谷故事,这是否等于愈早学习编码便愈有优势?就Michelle的观察,小学生与中学生最大的分别在于学习心态。“6至8岁是学习的好时机,因为编码对这年纪的小朋友来说只是一场游戏,他们是最能享受学习过程的一群,可以单纯、毫无包袱地追求创新,一切只为好玩。”因此,Michelle的课程同样以好玩为先,教授小游戏、动画和App的制作,而且没有“功课”,小朋友上完课便能轻松回家。论及创新科技发展,香港和新加坡向来不遑多让,在星、港均有分校的Michelle,认为编码对两地小朋友而言均非难事,因为两地学生的数理科学能力俱佳,而且上课时已惯于使用电子产品,因此学习时特别容易上手。
做好教练 比做好人重要
在港打下业务根基后,Michelle转而到新加坡发展,现时两地员工共14人。年轻、女性、科技、创业——4个关键字令Michelle不时获媒体关注,最近更成为Facebook #shemeansbusiness女性创业家支援计划的其中一个品牌故事,然而掌声和肯定,有时未必为女性带来好处。Facebook营运总监雪柔.桑德伯格(Sheryl Sandberg)就曾在《挺身而进》(Lean In)一书中提及,因为积极进取的态度打破大众对女性的固有形象,所以女性事业愈成功,便愈容易变得“不受欢迎”。问Michelle可有感受?她瞪大眼,认真而坚定地说:
“Women are easy to feel that we need everyone to like us. Giving up on that is empowering.”
“作为领袖,being nice并非我的工作,我的职责是带领团队进步,发掘队员的潜质并且协助他们成长。好比上游泳班,教练不必要和善地与所有学员做朋友,一个好教练的定义应该是,他或她有能力推动学员每次上课都能突破自己。”领袖特质说来容易,但女性要实行却往往碍于心理包袱而纠结不前。这个听来有点“硬”的答案,正好给予女性在工作上刚、柔难以拿捏的启发。
女性容易倾向希望人人都喜欢自己。抛开这个念头,其实可能得到更多。
作为科技业女性,Michelle认同行业至今在全球仍存在很大的性别鸿沟,而她认为,其中一个原因在于缺乏成功典范。“其实有数据显示,企业的初阶软件工程师男女比例是均等的,只是在通往高层的道路上女工程师逐渐流失,这又导致初阶女工程师往上望时失去目标,形成循环。”Michelle指,在编码面前,男女能力上并无差异,要让更多女性有信心在科技行业发展,社群的支持十分重要,举例香港的“Women Who Code”和新加坡的“Tech Ladies”,就是让行业内的女性互相认识及支持的好平台。而作为传授科技知识的导师,要不停追踪科技变化再授予学生,这也是Michelle工作上的好玩之处。“创立教育机构,我们十分重视学习,除了课程会紧贴苹果与Google的新技术而不断改良外,我们亦会培训非教学的员工。”
Michelle笑说创业像“凑仔”,一开始出尽法宝务求让“孩子”生存下去,到现在“孩子”3岁,她依然不放心。她形容现时业务的挑战,亦是她未来专注的范畴,是要扶植更多领袖,让公司可以在她个人的“牛力”以外独立营运。“从前担心它会无呼吸,现在会行会走又怕它会跌死,但到这个阶段,我想我是时候学习放松,专注培训更多领袖参与决策。”身为First Code Academy的领导和导师,对小朋友洋溢一脸童趣的她,既要刚强推动公司成长,亦要以爱心耐性教导学生,更要保持触觉吸收日新月异的科技知识。挺身而进,Michelle本人就是佼佼者。
你想看更多精彩的深度文章吗?请购买今期《香港01》周报,或点击此处:成为我们的订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