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人才半数将辞职?比起薪酬福利 企业评核员工方式过时才是元凶
生成式 AI 崛起,全球都在网罗 AI 人才。麦肯锡(McKinsey & Company)指出,这类人才不只难找,企业要留下他们也不容易,超过 50% 的 AI 人才计划在未来 3~6 个月离职。
麦肯锡调查:50% AI 人才想在半年内转职
2023 年 8 月麦肯锡针对全球 1 万 2000 名员工调查,其中有 12% 属于生成式 AI 模型开发者和生成式 AI 重度使用者,也就是 5 成任务必须与生成式 AI 协作,例如 3D 建模设计师、资料科学家等,是企业想积极网罗的人才。
其余 88% 员工中,18% 为生成式 AI 轻度使用者,主要是没有技术背景,但会使用生成式 AI 工具完成任务;70% 为非使用者,指的是目前工作尚不需要 AI 协助,像是照护人员、服务生等现场工作者。尽管非使用者比例高,但随着生成式 AI 发展,轻度和重度使用者会提高。
进一步了解他们的转职意愿与敬业度,12% 的 AI 人才中,有 51% 想在半年内转职,高于全体员工平均 34%。
为甚么企业留不住 AI 人才?
比起薪资,AI 人才更重视工作的弹性与平衡
许多公司以为,留住 AI 人才的重点是薪资,但根据麦肯锡调查,在工作条件的排序上,相比其他员工,AI 人才更重视工作与生活平衡、远距工作的弹性,以及职涯发展机会。
调查进一步分析,AI 人才的期待跟公司提供福利有何落差,就发现其实雇主也肯定灵活工作环境(远距工作、弹性工时)的重要,愿意提供相应福利条件给他们。但他们忽略 AI 人才也很重视“是否受到组织和管理者赏识”(valued by manager and organization)及职涯发展机会,意即 AI 人才在这部分的关注度比企业想像的还高,代表企业其实没有让 AI 人才感受到成就感。
相关文章:进修|LinkedIn公布20大热门线上课程 了解职场趋势增值不嫌晚!
以“努力”、“工时”衡量绩效,不适用于 AI 人才
麦肯锡观察,这是因为人工智慧改善既有的工作模式,但传统绩效考核方式、工时制度并未跟着调整,这可能让 AI 人才绩效无法被看见。麦肯锡纽泽西州的合伙人亚伦.斯梅特(Aaron Smet)就表示,过去我们崇尚“努力工作”,用“工时长度”、“编写的程式码长度”衡量员工绩效。但透过 AI ,工作者能快速完成工作,因此组织不该再以工时或既有量化指标来衡量绩效,而是应该用任务品质来看绩效,鼓励工作者投入更复杂的任务。
然而,该怎么调整绩效的计算方式?亚伦坦言,因为与工时长度、程式码多寡相比,任务品质更难衡量,导致组织倾向维持既有的绩效计算方式,而让 AI 人才的表现不容易被看见。如果组织的绩效评估机制未调整,AI 工作者提早完成工作、提前下班的行为可能被同仁或主管当成“薪水小偷”,或是逼他们定期回报工作项目,这些行为和标签可能会让 AI 人才选择离开。
AI人才更想要认知能力和沟通能力提升
除了调整绩效考核制度,让 AI 人才表现受到关注外。针对职涯发展部分,企业则要提供“非技术类的训练内容”。 AI 人才关注的技能中,前2名是“认知能力”(higher cognitive skills)、“社交情绪技巧”(social emotional skills)。《财星》(Fortune)访谈埃森哲(Accenture)人工智慧长关兰(Lan Guan)指出,认知能力包括分析思考、结构思考,以及沟通技巧、同理心,这些都是 AI 暂时无法取代的能力,因此关注这些技能会更重要。
其一,AI 能够快速学习各种资讯,它都是基于历史资料来做决策,但在动荡全球商业环境中可能不适用,所以如果 AI 人才希望自己有能力评析 AI 的资讯,甚至抓出 AI 的盲点,产生独特的商业策略,还是仰赖批判性思维、整合思考等能力。
随着生成式 AI 专案需求日益庞大、复杂度增加,AI 人才比以往更需要跨部门沟通。因此,学习沟通技巧也能帮助他们理解第一线同仁需要,协力以科技解决问题,甚至将 AI 的使用方式推广出去,让 AI 开发更符合人性的工具。
BCG 则建议,企业需要给予 AI 人才明确的职涯道路,以科技业来说,数位人才的期望是每 12~18 个月晋升。除了 AI 分析师、 AI 资深分析师之外,再往上有没有其他可能性,也是企业可以思考的,不该只让 AI 人才停留在完成专案的职涯发展路径上。
如果雇主能够提供灵活的工作条件、更符合实际情况的绩效计算方式,以及提供符合他们期待的资源和训练,将更有机会留住 AI 人才。
【延伸阅读,更多未来职场趋势】
揾工|不懂AI?你还有EQ、解难能力吗?这20项软硬技能目前最抢手
揾工|投身10大新兴行业减失业风险 不懂大数据、AI还有这些选择
哪些职业10年后或被AI取代?除保安、清洁工 这18种行业都属高危
【本文获“经理人”授权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