击败民主党的不是特朗普,而是希拉里
选举结果一出来,很多评论人包括我自己也怀疑,特朗普是否真的如他选前所料,成功吸引了大量“沉默的白人”投他一票…我一方面认同全球化带来的经济忧虑很能触动选民,但对“沉默白人投特朗普是致胜关键”的说法,还是抱有一点怀疑…我拿了2016年和2012年民主共和两党在各州的得票实数作比较……
特朗普爆冷当选后,一众评论都集中讨论他的票源从何而来,并藉票站调查引伸出大量社会、经济和政治的讨论。我见过鬼怕黑,害怕再被抽样数据误导,选择退后一步先看最基本的票数分布。我发现,我们似乎把注意力放错了地方。讨论特朗普的票源,后面假设了希拉里是败在特朗普的手上。这说法不对。民主党之败,是败在希拉里,而不是特朗普。
成功吸引沉默的白人 真是关键?
选举结果一出来,很多评论人包括我自己也怀疑,特朗普是否真的如他选前所料,成功吸引了大量“沉默的白人”投他一票。可能他们到最后一刻才立下决定,又或他们憎恨民调机构而拒绝作答,甚至因为面子问题而对民调机构说谎,总之在各种原因之下民调才测不到他们的影响。在一些民调明显出错的州份如威斯康星州,选后的票站调查显示,特朗普在白人选民当中的支持度比上届同样代表共和党的罗姆尼增加。而在选前两周才决定投票意向的选民当中,支持特朗普者更是明显占多数,可见这个解释似乎十分合理。
由这个解释引伸出来,不少评论就对“全球化的逆袭”这议题大书特书,认为特朗普的排外和反自由贸易的言论,成功争取到白人特别是白人低下阶层的支持。不少评论更将之拉到世界各地的排外浪潮当中,认为特朗普当选反映了一个反全球化的大趋势。对此,我一方面认同全球化带来的经济忧虑很能触动选民,但对“沉默白人投特朗普是致胜关键”的说法,还是抱有一点怀疑。
当一个从来都是民主党赢的州份变成由共和党赢得,逻辑上有三个可能性:
(一)共和党的票数增加了;
(二)民主党的一些支持者改为支持共和党;
(三)民主党的票数减少了,或增加得不如共和党的快。
现实来说,当然可以是三者同时发生,只是我们不知道哪一个最重要。上面的推论较合乎第一个和第二个可能,但为求严格我们也该看看第三个可能是否存在。然而票站调查是按比例算的,其实不能直接回答这问题。要回答,我们就得还原基本步,逐票数一次。
民主党支持者没有出来 因为希拉里?
我拿了2016年和2012年民主共和两党在各州的得票实数作比较,并制作了下方的数据图表。图表中蓝色所示的是民主党在两届得票差,红色所示的则是共和党,而灰色的则是今届民主党得票减共和党的得票。这三组数字放在一起,可帮助我们回答上一段提出的问题。
我们就由最令人意外的威斯康星州(WI)开始说起,民主党在此比上届跌了23万7千票,共和党却只升了3千票,而今届民主党是以2万8千票之差失掉此州的。三个数字比较之下,“沉默白人论”就明显站不住脚了。民主党输掉此州明显不是因为大批共和党的支持者忽然出现,而是民主党自己的支持者没有出来。
再看上文提到民主党“防火墙”的另外两个州。共和党在密歇根州(MI)增长了16万3千票,民主党则跌了30万票,结果民主党以1万3千票落败。宾夕法尼亚州(PA)呢?共和党增长了21万票,民主党则跌了17万3千票,结果民主党以7万3千票落败。这两个州的共和党得票都有明显增长,说不定就是那些“沉默白人”。但如果没有民主党的跌票“助攻”的话,共和党也攻不下这两个州。
共和党攻下了这三个州,决定了特朗普入主白宫。如是者,我们应可以在“沉默白人论”以外提出另一个看法:民主党之败,不在特朗普,而在希拉里。
跌票成普遍现象 责任一定在希拉里身上
为什么说希拉里要为民主党的跌票负责?我也想过其他解释的理由,例如会不会是之前说过当地政府暗地里阻碍投票的手段收效了?例如在威斯康星州,今届的选民登记制度是明显压抑少数族裔的,而据称当地少数族裔地区在今届的投票人数又真的下降了。但我不想把这理由推得太高,因为今届民主党的跌票实在太多,不可能全靠上述问题解释。
更重要的是民主党的跌票是一个普遍现象——除了个别拉美裔选民较多的州份,如佛罗里达州和得州之外,民主党可说是全面跌票的。在加州,民主党的得票更是从近7百万票跌到只得5百多万票。这种跌势,候选人自己一定要负起责任。似乎不少民主党的支持者本来声称是想投希拉里的,但心底却对此没有太大热情,最后到了选举日果然没有出来,这也可解释为何民调不准。
至于为什么他们没有出来呢?这就不是数据可以回答的问题了。可能他们本来就很不喜欢希拉里,一直也在找借口不去投票。可能希拉里太过自信,宁愿花时间进攻乔治亚州这种“红区”而没想到要去威斯康星州做回防。也可能是希拉里过于集中攻击特朗普,没有花时间说明自己的政纲更能够创造就业,无法摆脱亲华尔街的精英形象。当然,这些说法来到今天未免都是事后孔明了。
(文章纯属作者意见,不代表香港01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