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局12年前倡议“求学不是求分数”,现实却是“求学‘不时’求分数”,口号沦为笑柄。不过,近年陆续有小学作出尝试,挑战着重分数评核及“填鸭式”教学的求分教育制度。观塘基督教圣约教会坚乐第二小学今个学期起,首与民间团体合作,于下午课堂推行“体验式自主学习”,让学生手执电钻制作环保车、手工制海洋生物,关注环保课题等,令他们真正寓学习于娱乐。纵使有家长仍担心学术操练较少会输蚀,但校长萧婷坚决摆脱传统思路,“输蚀什么?学术课堂无少到。各校追求不同,最重要切合学生需要,因材施教,不要盲目跟从大气候”。摄影:曾梓洋,撰文: 胡家欣
观塘基督教圣约教会坚乐第二小学今个学期起,首与民间团体合作,于下午课堂推行“体验式自主学习”,让学生手执电钻制作环保车、手工制海洋生物,关注环保课题等,令他们真正寓学习于娱乐。(曾梓洋摄) 学校于12月10日举行开放日,向街坊介绍独特体验式教学法,出席的同学们都化身成“小小建筑师”,兴高采烈地用积木砌出“圆井型”的大楼。校长萧婷(右三)说:“到今时今日,课堂不只是学知识,如果只学知识,不需要回来学校。”(曾梓洋摄) 步入礼堂,散落一地的积木成为小人儿的想像工具,发挥小宇宙,砌出“层层叠”的高楼及方型的“小城墙”等。(曾梓洋摄) 走去下一层的课室,学生化身“小工匠”,手执电钻及木锤,在导师协作下制作缤纷环保车。(曾梓洋摄) 寓学于乐,同学们都乐在其中。校长萧婷说:“不同小朋友有不同学习模式,有一类人是可以好适合这种课堂去生存,他们会有好好的表现,但亦有人需要用好多图像、音乐及身体活动等去学习”。(曾梓洋摄) 小手紧握木锤,女孩专心打造出独一无二的皮革匙扣,这种皮革工作坊正是学校四至六年级的同学午后的“make to learn”课堂内容,他们除学会皮革制作知识,亦体会每一件成品付出的时间与心血。(曾梓洋摄) 子非鱼,安知鱼之乐?小朋友的设计就是天马行空。(曾梓洋摄) 萧校长(左二)举例,小二年级两班每星期一次,利用饭后一个半小时的课堂,以艺术设计反思环保问题。她表示,导师将学生分成3至4人一组,并以“海底奇观”为题,要求他们合力制作纸扎水中生物,从中认识海水污染情况,关注水资源问题。(曾梓洋摄) 她认为,最难得是学生在制作过程中,懂自己解决合作分歧,例如以投票方法决定作品,学会小数服从大多数。另外,学生也有机会化身“小工匠”,手执电钻及螺丝批,发挥创意制作环保车。(曾梓洋摄) 难得自己活像“小工匠”,手执电钻及螺旋批制作环保车,当然要自摄一番。(曾梓洋摄) 学校中文老师张老师表示,平日午后的“read to learn”课,会与同学一起阅读绘本,并由故事内容延伸体验式活动,积木设计是其中之一。(曾梓洋摄) 操场外的方型立体板,亦是同学构想的空间。有出席开放日的家长邓女士认为,相比其它学校下午以学科课堂为主,担心儿子学术上竞争力较低,影响未来升中,但三个月以来乐见儿子透过学校活动享受创意艺术,亦懂环保概念,“他不会互乱用纸巾,并跟我说因会斩更多树木,又担心制造垃圾会不会影响海洋生态?”(曾梓洋摄) 开放日完结后,操场回复平静,仍继续成为同学们的“欢乐小天地”。(曾梓洋摄) 体验式教学在理论层面普遍叫好,但在“求分学制”下,仍有诸多疑虑。不过,正如教育大学课程与教学学系助理教授许景辉所言,有些学生有时在堂上未必解决到难题,反而出外砌乐高积木又会明白解难方式,对他们学习明显有帮助。(曾梓洋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