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昏我站在高高的山岗,看那铁路修到我家乡;一条条巨龙翻山越岭,为雪域高原送来安康。那是一条神奇的天路,把人间的温暖送到边疆;此山不再高路不再漫长,各族儿女欢聚一堂。”这是著名藏族歌手韩红(央金卓玛)演唱的《天路》,在大陆曾流传一时--“那是一条神奇的天路,把人间的温暖送到边疆”,曲词歌颂青藏铁路的背后,是西藏面临各种物质文明带来的现实危机与矛盾。摄影:罗君豪
“不要问我从哪里来,我的故乡在远方”。(罗君豪摄) 风沙依旧,只是从前住的是帐篷,现在住钢筋水泥。(罗君豪摄) 此为风马旗,旗上印满密密麻麻的经文,用作祈福。(罗君豪摄) 摄于布达宫前,“先王法服,今尽为戏子军玩笑之具,随意改易…”。(罗君豪摄) 摄于布达拉宫。在2008年拉萨骚乱后,中共于各寺院建立“驻寺工作小组”,在寺庙周边设派出所,广驻武警与公安;又严控各地僧人人数,限制其流动;又为各寺僧人“建档”纪录,严厉整肃寺庙系统。(罗君豪摄) 摄于往那曲路上。政府有鉴西藏过度放牧、土壤沙化严重,遂于年前规定划分草场,牧民只能于指定草场放牧--逐水草而居的情景已成过去。(罗君豪摄) 摄于日喀则。在西藏,牛羊是不少藏人的重要财产。从前,藏人只能与牛羊徒步往来各地,现在有车,方便多了。(罗君豪摄) 摄于龙仁乡某草场。传统的藏人帐篷,皆如照片一样--帐篷黑色乃因其以黑牦牛之毛制成,冬暖夏凉。奈何制作时程不短,藏人如今大多直接使用军用帐篷代替。(罗君豪摄) 摄于拉萨近郊的藏人家里。“热烈庆祝西藏自治区成立50周年”在各处也能找到,从路边到藏人家里。(罗君豪摄) 摄于文成公主剧场。凡事有利“民族大团结”的项目,国家用钱绝不手软。在2014年,大型实景剧《文成公主》开幕;据人民日报、网易等媒体报道,从剧场、园区到各种软件硬体,国家对此投资将近300亿人民币之巨。(罗君豪摄) 摄于日喀则路上。就记者个人意见,西藏哪里都是风见,大山大水,只要没有城市,就是风景。(罗君豪摄) 摄于日喀则。一名藏族小孩“揸枪”到处走。(罗君豪摄) 摄于西宁市内。青藏铁路横跨青海、西藏两省,西宁正是青海总站,发展迅速。西宁最大特色是少数民族多;全市2010年人口220万,少数民族占57万,其中回族最多,占36万,藏族次之,有12万。(罗君豪摄) 拉萨新城区。政府规定旧城区的建筑不能高过布达拉宫,但新城区则无此限制。(罗君豪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