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珠澳大桥意外、南丫海难 消防潜水组战大海:喺水几耐都尽力救
今年3月底港珠澳大桥发生夺命工业意外,因吊着工作台的帆布带断裂,数名工人随工作台堕海,造成2死悲剧,工人不幸被安全带纠缠,沉于大海中,服务消防潜水组已23年的总队目徐伟发当日是首位蛙人发现其中一名工人,他坦言海中伸手不见五指,只能不断倚靠摸索搜寻工人,完全本著一颗“帮人的心”,“无论系水入面几耐都一定尽全力救,对其家人有交代”。另一宗港人难忘的南丫海难,队目许家俊和消防员高颖其经历潜水生涯中难忘一役,犹如电影场面的“南丫四号”沉没,以及待救者无私和坚强一面,均令许家俊留下深刻印象,高颖其完成任务后,当日的画面更令他“几日都瞓唔到”。
“水能见度好低,伸手不见五指,有风浪,工人位置亦唔清楚,只可以摸索。”驻守昂船洲消防潜水基地的徐伟发当日奉命到场,是第4位落水搜救的蛙人,他指救援远比想像中困难,海水能见度极低,潜水压力表要放到眼前方能阅读,而当日水流相当急促,假若有船抛锚,水流一过足以令锚移位,因此须把握短暂静流下水救援。
倚靠同胞勘察拼出能见度低海底画面
潜水组的团队合作在救援中发挥极大作用,数位蛙人落水勘察,找寻目标工作台方向,上水后报告海底情况,各人努力拼出海底画面。徐伟发带著同袍提供的资讯,加上23年潜水组经验,判断工人配戴的安全带紧扣工作台栏杆,因此集中摸索栏杆状物体,最终成功在水深10米的海底找到一位工人,无奈工人被困在倒塌支架,遭安全带和绳索纠缠,“反手刀也难割断”,他在水底的时间亦到极限,只能协助固定工人位置,留待另一位蛙人营救。
唔理个人喺水底几耐,都会尽力拯救,对于其家人有交代,这是同理心。
消防员的工作看尽生死,徐伟发指未有非常深刻的拯救经历,须要跨越心理关口,因为每次救援皆纯粹怀着“帮人的心”,第一时间竭尽全力救援,“唔理个人系水底几耐,都会尽力拯救,对于其家人有交代,这是同理心,如果是自己屋企人有事,你都会希望有人会营救、寻回那个人”。
南丫海难景象好似“拍紧戏”
不过,5年前国庆日发生的南丫海难,则成为同是驻守昂船洲消防潜水基地的队目许家俊及消防员高颖其生涯中其中一次难忘的救援。已加入潜水组10年的许家俊形容,当日随7号灭火轮到达距离沉没的“南丫四号”约300米,眼前的景象只能以“拍紧戏”来形容,船身已有三分二沉于水中,海面全是待救的人,表现狼狈,不少更是不熟水性的小童和长者。
许家俊指,当刻的心情只有紧张,希望尽快救人上救生筏,然而救援结束后,看着那些救不活的人,则变得心酸,但当日感受到的人间温暖令他难忘,“见到有人只手甩咗骹,仍然协助其他人上救生筏,无争先要被救,亦有5岁小朋友坚强地自行爬绳梯,收咗工嘅同事又主动嚟帮手,感到好温暖”。
高颖其:“做完单野之后几日瞓唔到”
当年仅加入潜水组2年的高颖其,负责船舱内的搜救工作,他忆述当时船窗以强化玻璃制成,须以圆嘴近距离击碎,才可穿过很窄的窗口入内,并在上层发现众多被困者,“环境真系好差,能见度又低,好多被困者被绳、救生衣、电线缠住,睇到个心唔好受。”惟高颖其当刻尽力救援,直至完成任务后才有一种难以解释的难受感觉,“做完单野之后,有几日都瞓唔到,唔知点解。”
留意年资较浅的消防潜水员心理反应
对于年资较浅的消防潜水员心理反应,徐伟发表示,每次拯救行动后都会与他们“倾下偈”,留意有否出现心理压力,对于去世的人会否感到不舒服、恐惧等,谈话过程轻松,惟他强调,所有潜水员均经历3年消防员实习期,不少场面实已感受过,只须在个别大型事故密切留意心理状态已足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