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踪港珠澳桥工殇】出海直击:无视血泪教训 高空工作无安全带
港珠澳大桥因工作平台倒塌,造成2死3伤,工殇发生至今一个月,《香港01》记者昨(4月29日)连同有安全主任资格的工业伤亡权益会总干事陈锦康,及拥有数十年经验的建筑工人陈八根一同乘船出海,到达在香港海域施工的港珠澳大桥及人工岛地盘,直击地盘内安全情况。血的教训并未能唤醒工人注意安全,记者目测发现,大部分工人开工时都没穿救生衣,此外,7名工人在高空工作,当中6人明显没有安全带,一旦发生意外,后果可大可小。(系列之二)
高空工作安全装备只有反光衣
记者与陈锦康及陈八根首先到人工岛的地盘,当时海边约有5人工作,他们全都有穿救生衣,但将目光转到附近一架负责吊起大桥配件的船只,却见到2名疑似南亚工人,在船边高空工作时,完全未见有穿上任何救生衣及扣上安全带,只穿了反光衣,当中一人更背上斜孭袋。
陈锦康及陈八根二人目睹情况,担心工人如跌落海又不懂游泳就会产生安全问题。陈八根坦言,不少非本地工人到地盘上班前,只会修读数小时的安全课程,课程虽会教授法例方面的知识,但无提及工友会遇到的情况,故部分工人安全意识或较差。
7人开工6人无安全带
离开人工岛,船只驶到港珠澳大桥工程地盘,几乎每个桥趸位置,都有数名工人在工作或休息,记者来到其中一个桥趸位置,正好有7名非本地工人在高空工作台上工作,当中6人没有安全带,而且高空工作台亦未见有独立救生绳,安全情况存疑。
肇事工作台无任何稳固位置扣安全带
船只一直前进,来到香港水域边界位置,这是一个月前,发生工作台下塌的意外现场,原本4个临时工作台只剩下3个,而已堕入海中的工作台,只见一条已断裂的帆布带,而帆布带右边的铁栏亦有明显凹陷。连接出事工作台及隔离另一个工作台的通道亦已断开,工作台依然停工,没任何工人在工作,四周环境一片寂静。陈锦康与陈八根一同视察工作台,发现确实无任何稳固位置扣上安全带。
外国一般会在桥上钻孔
陈八根指,在高空工作,劳工处的指引列明要有独立救生绳挂在稳固位置,但出事工作台上,未有合适位置可挂上救生绳,让工人将安全带扣在救生绳上,最终导致意外后3名工人连人带台跌落海,当中2人死亡。他指,外国一般会在桥上钻孔,锁上螺丝及安装横梁,以供工人挂上救生绳,他认为,工业意外频生,劳工处等政府部门责无旁贷,他建议需将无约束力的职安指引变成法例,并加强罚则,提高阻吓性。
工程师学会前会长梁广灏则指,肇事现场一条由绿色布料包裹的帆布带,断裂位置上方,有一部分明显损毁,铁栏亦有明显凹陷,他相信损毁及凹陷都是工作台塌下时,受到重击所致,相信损毁的帆布带并不是导致意外的成因。
工会:外籍工人“为上堂而上堂”
《香港01》记者在港珠澳大桥工地上直击,发现非本地工人的安全意识颇为薄弱。职工盟统筹干事王宇来认为,非本地工人在工地内不受重视,往往会担任本地工人不愿去做的工作,如在较热的队道工作,或从事高台方面的工作,但他们所受的安全训练不足,甚至有不谙中英文的尼泊尔人,上安全课程时一句也听不明,纯粹“为上堂而上堂”,故他们的安全意识较差。王认为劳工处应加强他们的安全训练,亦可安排翻译协助他们了解课程内容,工会亦希望与劳工处合作,向非本地工人宣传及教育职安意识。